第675章:冬季大發展
其實,憑借遼東的生產力和農業水平,即便是再擴充十萬左右的軍隊,也同樣養得起。但現在的遼東,已經開始走精兵路線。
裝備精良的刀盾兵、硬弩兵、長槍兵,弓箭兵方陣,配備輕甲、弓箭、雁翎刀的弓騎兵方陣,配備長槍、鎧甲的槍騎兵隊伍,都已經在列裝、整訓。
如今,遼東已經開始在組建一支人、馬皆裝備護甲的重騎兵方陣。
在這年代,一支精銳重騎兵開到戰場上,絕對就是坦克一般的鋼鐵洪流,勢不可擋。
當然,遼東的各類精銳兵馬都是互相配合,根據戰爭需要實時調整的,絕對不會讓敵人抓住某一兵種的缺點攻破。
就像演義中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在界橋那個特殊的戰場上,被鞠義的先登死士克制的死死的。
作為一支優秀的輕騎兵,白馬義從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曠野中那來去如風的速度,一旦失去了這個優勢,缺點就會很容易暴露出來。
說起來,如今遼東最早的幾位將領手下,基本上都已經練出了一兩支精兵。
趙云手下有一支精銳的槍騎兵,在曠野中的突擊能力極強,還要略勝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太史慈手下有一隊精銳弓騎兵,以騎射戰法為主,與后世蒙古人的“曼古歹”戰術如出一轍,其實就是在運動中射箭的放風箏戰術。
黃忠麾下則是練出了一支精銳弓箭兵和一隊大刀兵,同時擁有兩支精銳人馬。
張遼基本上在學習趙云,同樣練的是槍騎兵。
最早跟隨陸誠的周倉,手下有一個精銳的刀盾兵方陣,一支硬弩兵。
當然,這只是他們手下的精銳,就像關羽的五百校刀手一樣。除了這些精銳,他們還各自掌握著一些其他種類的兵馬,可以互相配合。
有了這諸多精銳的兵馬,即便是不依靠火器之類的跨時代武器,遼東兵馬也足以縱橫天下。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一支軍隊的損失接近一成時,人馬就會潰敗。能夠損失超過三成兵馬,仍舊作戰的,就已經是真正的精銳。
而在遼東,經過完善的訓練和思想教育,軍隊的榮譽感和意志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只需要經過幾場實戰,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