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唐仙 > 第六十五回 三產經營有道,異樓行事無遮
第六十五回 三產經營有道,異樓行事無遮
阿郎,您名下店鋪最大的三家,正是武君當年安排的,但經過吾等的經營,如今以三家為基礎,衍出了許多分店。
行駛的馬車上,李易聽著李枝介紹自己名下產業。
按李枝所說,武靈留下的三間鋪子,如今已根深葉茂,成了大店,甚至有分店——
一家布莊,一家茶莊,還有一家是酒樓。
布莊名為‘青溪布莊’,總店在北市,據說是一位名士高人所題,只是小人那時在其他產業,知曉的并不清楚,若求詳細可問莊中老人。如今咱家這布莊有三家店,一家在南市,兩家在城外,都是名聲在外,往來之人不絕,除了做布帛、絲綢生意,也收賣毛皮;
酒樓名為‘望歸樓’,在思恭坊中,此坊在北市以西、清化坊以東,多酒肆樂坊、勾欄客舍,為文人騷客流連之地,有許多達官顯貴府邸,望歸樓不算頂尖,但也是屈指可數的大樓雅處,另外,最近在清化坊中辟了處新樓,名為‘新歸’,也漸有名氣;
茶莊名為‘定云茶莊’,店在南市,不僅賣茶葉,亦是大茶館,有三家分舍位于城外,還有車隊三支,往來巴蜀、荊襄、江南。
李易邊聽便記。
雖說產業也好,府邸也罷,在時代大勢面前都格外脆弱,一推就倒,不比自身的壽元和實力實在,但亂世畢竟沒來,這些都可先變作修行資糧。經過一場風波,他的思路雖然沒變,卻意識到要分出一些精力控制局勢,從而掌握主動。
何況,李易初來乍到時,幾個掌柜、管事曾試圖給他一個下馬威,結果被自己反過去敲打了一番,之后的日子里,幾個店鋪狀況不斷。
也是時候算算總賬,處理一批人了。
想著想著,他順著就問:李通絡是在定云茶莊的總店鬧騰,然后被驅趕的我記得管茶莊、茶葉事務的,乃是家生子李釉,可是他將李通絡趕走的
之前他收到消息,說李通絡曾在自家店鋪中鬧騰一番,最后被趕走了。
這事發生在五日前,李通絡鬧騰的地方正是茶莊。
是李釉主理,他自被阿郎訓斥,痛定思痛,一改往日作風,兢兢業業,幾家店鋪最近皆有事端,唯有茶莊雖起波瀾,但都被他處置、平息。李枝為李釉說了兩句,試圖緩和矛盾。
李易看出他的意思,就道:不用擔心,他如果用心做,不再搞一些幺蛾子,過去嘴上暢快兩句,也不算什么事,畢竟我已經教訓過他了。
李枝松了口氣。他與李釉之父有些交情,才會把如此肥差交給李釉,若出了問題,不僅無法與老友交代,更會牽扯自身,于公于私,都不希望矛盾繼續發酵。
說話間,馬車駛過洛水,穿過街巷,窗外的人聲逐漸吵雜、響亮,李易掀開車簾,映入眼簾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南市,再次呈現在他的眼前。
與上次匆匆路過不同,這次李易走下馬車,行走街上,立刻體會到了與清化坊截然不同的熱鬧,更加淳樸,更加市井,亦有更多煙火氣。
恍惚間,泥丸宮中六賊跳動,腳下地脈微顫,他感到與腳下街道有了更深層次的聯系,察覺到四周隱藏的幾道鋒利氣息!
嗯
李易悚然一驚。
郎君!
這時,一聲叫喊將他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李釉竟領著幾人快步走來,作勢迎接。
郎君,你要來,當提前讓人通報我一聲,好提前準備。
李易收斂心念,眼下疑惑,迎著李釉的目光,道:有什么好提前通報的我來了,就不做生意了
李釉趕忙道:郎君說笑了,您第一次蒞臨茶莊,很多事要匯報、告知,就算歇業半日、一日的也是正常。郎君,這邊走。
他引著李易前行,邊走邊介紹:南市甚大,比之兩坊還勝幾分,臨四條大街,有百多店肆,貨貿皆全,甚是繁華,咱們茶莊位于南市東南,旁邊有珠寶、陶瓷諸店,皆是老店、大店!
李易見沿途招牌林立,不僅有李釉說的陶瓷、珠寶等店,亦有販賣金銀、野味、藥材的,店中好些個人模樣與中原不同,一看就是異域之人,居然都操著一口略有口音的官話,在里面張羅。
這些是昭武九姓之人,自西域而來,善賈,因仰慕天朝繁華,很多人隨商隊過來后,會想盡辦法留在大唐,因身牒不全,又非正民,偏生不愿回去,所以最是吃苦耐勞,許多掌柜的、東家都喜歡雇傭這些人來做活,甚好拿捏。很多時候,找人舉報,便可免去支付傭資,后續還是有人甘之如飴,源源不絕,堪比牛馬。
李枝亦在旁感慨:我大唐天朝上國,物華天寶,無所不有,這群番人不遠千里而來,能沐浴皇恩、吞吐甘甜,亦是造化,只是他們多禮數不全,有了他們,便多了作奸犯科之事,亦有可惡之處。
好家伙,這豈非非法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