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水東引
“欸,官家怎么突然查問十多年前的事???”
“是啊,當年沈家的案子不是查得清清楚楚,板上釘釘了嗎,怎么這會又翻出來?”
“重查舊案,這可不是什么好事,莫非……”
“嘖,咱們就別在這瞎猜了,散了散了?!?br/>
幾個大理寺的官員湊在一處,對著徐遺查看卷宗的背影悄聲議論。
沈來棠,因私吞貢品,以權謀私等數罪并罰,奪樞密院副使一職,賜死抄家,家產充公。沈家男丁充軍流放,女眷遣散,任其生滅。
此案一發,張熙岱等人便上書求情,稱沈來棠為人清白,為官廉正。到頭來,他們卻成了沈氏朋黨,惹怒趙琇,被徹底排除在朝廷之外。
張熙岱忿忿不平,怒作《棄瓊臺》一詞,至此,仕途無望。
他斥所謂私吞貢品,不過是呂信為掩蓋自己的罪行,賊喊捉賊;罵所謂以權謀私,不過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私下利用職權之便,要求官驛為他們行方便,最后紙包不住火順勢安在沈來棠頭上……
徐遺斂眸,卷宗上白紙黑字陳述沈來棠的罪名,沈家數十口人背后仍安然無恙活著好幾個人的名字。
韓騫、呂信、高貞、宋裕敬……真是好一招禍水東引,栽贓陷害的伎倆。
徐遺在心底默念著跨出了大理寺,秋風急急,從他的衣領鉆進去,瑟骨之意仿若當年從茶亭縣回程時那般。
這層遮眼的濃濃煙瘴,是時候撥開它了。
此案因私吞貢品而生,那便從南趙各大小驛站入手。
徐遺先是查了當時在淮莊搜出來的貢品來歷,這批貢品是永泰十一年北真進貢給南趙的,按照國書上的記錄總共一百一十五件貢品,悉數進了大內,再由官家賞了幾件出去,數目對得上。
那淮莊的這些又是怎么回事。
“太子殿下,臣想問永泰十一年北真進貢時是由誰人接待,國書又經過誰手?”
趙瞻回憶:“由禮部與樞密院共同迎接,國書自然是由禮部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