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帕爾尼拉港(三)
————
如同其他許多港口城市一般,帕爾尼拉的商業市場規模也相當之大。
需要提及的是這里的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是其他地區也相當常見的集中式街道,許多個人工匠開的大大小小店鋪鱗次櫛比,買家以自己的能力辨別甄選,購買合適的商品。
而另一類,則是針對批發商人的,以量為主幾乎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的批發市場。
前者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較高,武器店;盔甲店;珠寶店;華服店等等眾多相對較為高端類型的店鋪都位于那里。而批發市場占據到大量份額的,則是編制的籃子、布包皮包等攜行用品,普通的衣物服飾,瓦罐鍋碗瓢盆之類更加容易制作、銷量以及產量也很高的輕手工業制品。
當地的民眾因其地理因素以及其他許多原因,將兩者以“上街”和“下街”作為區分。
這兩個市場是互相連接的,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得出來帕德羅西人在規劃城市時的精明之處。市場周遭的道路四通八達廣闊而又熱鬧,外圍是廉價又量足的下街,而越往里走去就是商品的質量越高店鋪裝修也愈發完善的上街——顯然,購買廉價衣物的平民乃至于貧民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閑逛挑選,因此他們多是聚集在容易進入的下街吵吵鬧鬧地討價還價,之后抱得自己中意的商品繼續回歸到原先的生活當中。
而對于那些有錢而又有閑的人,更加安靜的上街不僅提供了符合其身份地位的優質商品,周遭存在的甜品小店和茶館,也能夠令購物變成一種閑庭信步的享受。
不但將消費群體集中規劃在一處,節省城市空間。兩者融合在一起看似密不可分在無形中消弭了階級隔離,同時卻又以無形的墻壁將兩種消費者劃分開來,涇渭分明。
這種并非以高墻或者守衛來嚴格制止,而是通過城市地段規劃來達到目的的行為,管中窺豹也展示出了這個歷史千年沉淀的帝國,其真正的可怕之處。
亨利他們并沒有直接走向上街,盡管他們來這兒是打算逛一逛本地的武器裝備店。但在此之前,循著街道口處立著的木牌上說明的方向,一行人朝著位于下街比較靠里的一些,并非華服店卻也不是批發市場那些廉價貨的服裝店走去。
拉曼人的成語當中有一個詞叫做“入鄉隨俗”,與海外前來尋找工作,打完就離去的那些傭兵不同。既然打算在這里長時間停留,那么不論是亨利跟米拉還是穆娜等人,都最好將身上的衣物更換成本地的樣式。
人類這種生物總是喜歡以貌取人,即便是懵懂無知的孩童也會對周圍與自己差異過大的個體本能地排斥。只因為發色或者其他地方與眾不同就被眾人孤立甚至欺凌的事情時常有之,因此為了接下去的行動更為方便低調,他們也應當將衣物替換。
這是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也或許可以作為“入鄉隨俗”的另一種解釋的——是,米拉轉過頭望了一眼艷陽高照的天空,然后再瞧了一下自己腳上套著的短皮靴。
盡管緯度相近,但帕爾尼拉卻遠比艾卡斯塔燥熱得多。這里的人們極少穿靴子,平民日常行動都是以皮涼鞋為主,即便是從事戰斗行業的人,也多數以低幫的皮鞋作為代替。
畢竟是在這里生活了上千年的人,一代代改進的本地服飾才是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最為舒適的。
就連從事戰斗行業的人也是如此。穿著厚厚的棉甲跟板甲去過阿布塞拉這種燥熱草原的少女對此可謂深有體會——本就是北方人發明的厚重內襯誠然在吸收沖擊力方面上效果顯著,但那種悶熱的感覺即便是常年穿著的人仍舊會感覺十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