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賢者與少女 > 第一百一十二節:揚帆

      第一百一十二節:揚帆

          稍稍了解東海岸歷史的人,都知道拉曼文明的興起與東海岸星羅密布的水道有密切聯系。而在統一并建立起帝國之后,拉曼人也仍舊相當重視水上運輸。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如今的帕德羅西帝國時代。跨越千年光陰建立起來的港口和造船廠數不勝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國家內亂之際被荒廢,但時至今日保留下來并有所發展的港口與海上運輸業也依然無比繁榮。

          得益于此,一般的東海岸旅人若是想要出行,最經濟也是相對更便捷的方式便是搭乘渡輪。

          陸路交通七歪八扭不說,還常有盜匪與魔獸野獸伺機而行。盡管“凡恩-蒂-拉曼尼亞”——這意為“拉曼的血管”的石鋪大道在多年前就已經四通八達,但那顯然更加適合內陸地區遠離內海的人們使用。

          水路運輸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運輸方式。不論是多么健壯的馬兒,能夠拉的貨物重量都是有限。加之以地形的七歪八扭,上下坡之類各種影響,遇上了山丘或是戰亂的話還得要繞道,不論是耗費的時間還是一次能夠運輸的貨物總量,都遠不如從港口之間點對點來往的船舶。

          帕德羅西與南境城邦聯盟的財富流通,建立在波平浪靜的莫比加斯內海討喜的航行環境,與這些壯觀的大型帆船之上。

          而這些大型帆船要航行,則需要數量龐大的劃槳奴隸。

          ——這便是我們的洛安少女在上船之前所看到的一幕。他們是從另一側的一條小道被人引進去的,一共有一百余人,全都是壯年的男性,皮膚因為常年呆在船底未能接觸到陽光而顯得有些蒼白,因為天氣燥熱的緣故每個人都只穿著一條破破爛爛的亞麻短褲。蒼白的皮膚讓鞭痕與臟污顯得更加醒目,他們踉蹌著腿腳帶著雜亂的鐐銬碰撞聲從另一側走過。

          那是旅客和商人們不會被允許前往的區域。

          與被帝國人視為野蠻的“維斯蘭”也就是西海岸地區,你可能會在大街上看到奴隸走來走去的情景不同。南境城邦聯盟以及帕德羅西帝國這些“正統”拉曼人,因為對于千年傳承的文明骨子里有一股自傲的緣故,很是講究階級與忌諱。

          這也是為何當初到來的時候米拉沒有能夠看到這一幕的原因,人們似是約定俗成一般,對這種場景視而不見。盡管知道存在,但這座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們卻都發展出了一套嚴格的地下規則,將奴隸們的行動與光明世界切開,避免被新來的訪客看到這種“臟眼睛”的東西。

          甚至就連關于他們的稱呼,都是有忌諱的。

          在劃槳奴隸的行列全部上船以后,米拉聽到旁邊兩名這艘船上的水手在說著什么“拉-扎佛拉上船了,可以準備出發了”——因為這是她不常用的拉曼語,女孩在腦海中搜尋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這個詞的意思。

          “壓艙物?!?br/>
          除淡水流域偶爾會有的平底內河船舶以外,大型遠洋艦船的底部都是穹頂型的。以中間一條龍骨隆起而兩側向上弧形延伸的形式構筑。而這種做法若是空船的話,在水面上就會左右搖擺最后直接翻船,因而需要在艙底填有重物,讓艦船有一定的吃水深度,才能保持穩定。

          若是船沉了,這種填在艙底的重物自然也伴隨著船舶一塊沉入海底。如此的名詞用來稱呼劃槳的奴隸,可謂恰如其分。連逃命都沒有辦法,連人都算不上,甚至比起船上運輸的貨物都要缺乏價值,僅僅只是作為艦船上的一個部分而存在。

          “......”一時之間,她忽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無力感。

          不平的事存在是難免的,但若是所有人都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已經就這樣生活了許多許多年,都發展出來一套相應的體系,以至于稱其為“不可動搖的傳統”了——

          要如何改變這一切?即便有這個想法,卻也如登山者仰望著西海岸的坦布爾山脈延綿不絕的千米高峰一般,僅有一種手足乏力,無從下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