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節(jié):蘇澳馬里納
因為這樣的原因,人們便在遠離大陸的零星島嶼上建立起捕鯨站,在此提煉鯨魚油和進行其它的各種處理。
所以所謂的蘇澳馬里納港,在本地人的眼里,應(yīng)當是包括了所有這些細小捕鯨站港口算起來的一整個港口系統(tǒng)。而若你問一個本地人關(guān)于這方面的事情,他多半便會告訴你“那些林林總總的加起來,蘇澳馬里納可要比帕爾尼拉都大哩!”
這是否是由于內(nèi)心的攀比和不服氣而過度吹噓的話語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捕鯨站以及零星港口過多的緣故也沒人會去真正統(tǒng)計有多少。盡管如此,有一件事情卻仍是無可爭議,即便是對于自家的港口最為自信的帕爾尼拉市民,也會在鼓吹了一番“世界第一大港”之后,小聲地嘟噥著承認——
“蘇澳馬里納確實是當今東西海岸規(guī)模最大的遠洋港口,并且有著容量最大的干船塢。”
這才是這個王國真正引以為豪的東西,只是在種種情況之下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
前者在兩百年前曾是蘇奧米爾與海外交流的重要基站,如今因為東海岸本身局勢的緣故,反倒是別的國家的人用來作為中繼站的頻率更高——而后者正如我們以前所說,是擁有保護船舶的機能,但實際上它卻也不止于此。
蘇澳馬里納的干船塢,是整個莫比加斯內(nèi)海絕大多數(shù)船舶的“家”。
不論那些捕鯨船常在哪個碼頭停留,甚至南境城邦聯(lián)盟還有帕爾尼拉那邊引以為豪的大型商船,不論它們?nèi)ミ^哪兒,航行了多久遇到過多少人,當船只需要保養(yǎng)時,這里絕對會是他們的首選。
干船塢在不適合出海的季節(jié)會用于保護船舶,但在平日里它也并不會被荒廢。當我們的賢者一行三人來到時,便正是它那“日常功能”在派上用場的時機。
巨大的帆船進入船塢以后水已經(jīng)被排干,亨利、米拉和咖萊瓦走過來時陽光灑在地面上使得溢出的海水閃閃發(fā)光,幾只小螃蟹迅速地躲到了陰影的地方,而剩下的魚兒就只能無助地在那兒撲騰著。
洛安少女躲開了流過來的積水避免被它們弄濕鞋子,而旁邊水手們的大聲吆喝一陣一陣地響起:“哦——嘶——哦——嘶——”他們大聲地喊著這樣的字眼,這并不是任何蘇奧米爾語的單詞,只是協(xié)調(diào)節(jié)奏用的助力吶喊。
人高馬大的水手們?nèi)艘唤M抓著成年男子拳頭粗的麻繩按照節(jié)奏在帆船的一側(cè)拉動著,而帆船的船尾和船艏還有人在拉著其它的麻繩固定。
麻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絞盤的上方,近百人小心翼翼地控制著,一點一點地放下,而三人就這樣站在這兒看著一整艘巨大的帆船被緩緩地側(cè)放在了地上。
“停!到位了!綁好!”喊出來的話是拉曼語,因為船舶巨大單靠港口的工作人員根本不夠用的緣故,乘船的水手們也要自己出力。而這一艘船很顯然是拉曼人和蘇奧米爾人混雜的。
靠在地上的帆船投下了巨大的陰影。
“滴滴答答”的水聲響個不停,而將繩索再三固定好之后,水手們精疲力盡地喘著氣。幫工適時地遞上了裝著淡水的陶罐,接過手的水手們仰起頭大開口大口地喝個痛快。
陽光下浸濕的帆船船身反射著迷人的光彩,因為這里已經(jīng)是小鎮(zhèn)盡頭的緣故,越過地面上的花崗巖和帆船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海洋。太陽照射著這一切,被咸咸的海風吹得陣陣漣漪的海水和旁邊棧橋上鹽化結(jié)霜的痕跡一覽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