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風高浪兇(三)
遠洋帆船上的烹飪與陸地有很大不同,因為是封閉空間的緣故,能用的食材也僅有當初承載的那些。
由這一點上來看,管理船只后勤補給的主廚,可謂是責任重大。
兩個月左右的航行時間,若是當初補給的食材有誤的話,他們可不僅僅是吃起來不開心不合胃口這么簡單。為了在旅行當中能夠保存長久,水手的食物多數(shù)都是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煙熏的豬肉和用大量鹽巴排干水分的咸肉是最主要的構成,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結實的硬餅干。
該攜帶何種物資,具體又攜帶多少,這些細節(jié)考量起來非常傷腦筋。不夠冷靜的新手主廚,因為危機感的緣故總是會下意識地就想要能帶多少帶多少。但船只的可容納空間還有資金預算都是有限的,而且若是承載過多物資的話,還會使得帆船行駛起來過慢,無法從海盜手中逃離。
和任何旅人一樣,他們必須對于自己攜帶的東西斤斤計較。加之以長途旅行的緣故,物品能否長期保存也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
但正如前面所說,這個問題涉及到不僅僅是胃口。
艦船的航海食材準備,是生死攸關的。
弗朗西斯科船長是個健談的人,因為這一段航海遭遇其他人的可能性極低的緣故,他和旗下的水手都經(jīng)常與乘客們交流。
這種性格的養(yǎng)成十有八九仍是與職業(yè)相關。畢竟在遠洋航行的艦船這種密閉空間之中,若是所有人都是沉默寡言非到必要時刻不會說話的話,人的精神都會被這種壓抑緊張的氛圍所影響,變得神經(jīng)質起來。
船長和水手們大多放蕩不羈,瀟灑又風趣的印象便是由此得來。而考慮到餐點的時間正是水手們與乘客最常聚集在一起,也可以交談的時候,與弗朗西斯科船長的聊天,自然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飯點發(fā)生。
既然是吃東西時聊天,那么聊到所吃的東西,也是再理所當然不過。
藉由他的口,洛安少女和一旁總是筆記本不離身的咖萊瓦學到了頗多的知識。
東方之月號和其它幾艘遠洋帆船會選在冬季出海的緣由,外行看來相當冒險,但若有足夠知識的話你便能明白,其實這反倒卻是選擇了較為穩(wěn)固的方案。
北黎伽羅海的夏季天氣要遠比冬季更加平穩(wěn),莫比加斯內海常有的夏季風暴也極少影響到到這條航道。從航行的難度和整體的體驗來說夏季出行都要比起冬季更占優(yōu)勢,但我們的賢者先生卻沒有選擇多等半年——他并非急性子,做這種選擇顯然是有自己的目的所在。而洛安少女和年青的搬運工都因自己的知識尚且不足,不知道夏季與冬季的航行到底有何區(qū)分,所以也未曾發(fā)問。
直至弗朗西斯科團長在聊天中提起,他們才恍然大悟,明白亨利的選擇是出于何種考量。
夏天的北方航道確實要更加好走,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從帕爾尼拉或者蘇澳馬里納出行的遠洋帆船也都是夏季出發(fā)的。但弗朗西斯科船長提及的一個東西,卻讓人覺得十分意外與錯愕。
夏季出航走這條航線的艦船,折損率高達4成。
海盜與各種其他天氣情況只占據(jù)了1成,剩下的絕大多數(shù)有去無回的船只,都是死于與食物相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