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路漫漫(一)
青田家麾下的武士隊一共有700余人,以鎮子的規模來說這樣的人數有點捉襟見肘,但卻是一個十分妥當、低調,不會引起不必要注意的數字。
月之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盡管如此,若要事事都親力把控,那么新京的管理人員規模也會過于龐大,最終導致大月閣官僚風氣濃厚,變得遇事不決反應遲緩。
對于火山眾多,容易遭受自然災害襲擊的新月洲原住民而言,保持小規模而具有靈活性的領導階層,才能確保在危機到來時迅速作出反應。
月之國南北縱向距離遙遠,狹長如月牙一般的新月洲大地多山又坎坷,從新京所在的南方往北之路九曲十八彎。若是北部發生災難而決策權被新京牢牢把控的話,等到消息一層接著一層傳遞到新京,指令又一層接著一層傳回來時,多半都已經塵埃落定,來人能做的只有收尸。
放權給地方,哪怕僅僅只是一鎮之長也可以擁有一定程度上的決策權,不光在應對危機時反應可以更為迅速一些,也通常應對突發情況事能夠做出更為準確的應對。因為這是由當時處于當地的人根據現場情況而作出的抉擇,而不是千里之外的最高領導者只能靠信息容量有限的書信匯報摸著石頭過河。
遠在大洋彼岸,國度眾多因而國王與貴族也一撈一大把的里加爾有一句俗語:“權力就像美酒,你喝得越多,越想擁有更多。”
居于高位者沉溺于掌權所帶來的優越感而不肯下放手中的權力,是一種很常有的行為。而月之國歷代的皇帝也并非絕緣于此列。盡管外敵與內亂都未能真正動搖這個國家,但因皇帝的錯誤決策而導致的如饑荒或是其它各種各樣的災害,卻也在四千多年的歷史當中抹下了濃重又不光彩的一筆。
總而言之,當今的新京算是在權力下放這方面上作出了較大的讓步。地方的豪族與武士可以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與決策權力。雖然仍舊屬于國家管制,但很多貴族麾下的武士在新京沒有調兵命令的情況下也可以由貴族自身指揮。
長達四千余年光陰累積的智慧,于此亦可見一斑。
新京下放的兵權是有限的,除非緊急情況,地方豪族要調動超過一定規模的軍隊必須通過同意。而如何避免私募兵員造反,最為簡單的方法便是控制甲胄等裝備的產出。
新月洲多山,但優質礦產不多。上好的甲胄與刀劍出產地位于南方腹地,把控住了這方面的流通,那么只有劣質裝備的地方叛亂者也就不值一提——之前由傳教士們挖墻腳煽動的叛軍失敗的理由,根本性的重點之一就在于此。
至于本身有一套或者多套家傳寶甲的武士,又因為其從小便被灌輸的思想,往往對于身為大月神子嗣的皇室一脈具有極高的崇敬之情,哪怕主公命令反叛,也更多會情愿身死而不愿做出抉擇。
——于武侍者階層,以精神信仰使其內心極具忠誠。
——而于那些平民小農,倘若領主強制要求他們謀反,本就未經訓練的加之以武器與甲胄嚴格管控。僅有木棍竹槍、布衣平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只消弓兵隊擺出陣勢一陣箭雨,就會頭破血流哭天搶地落荒而逃。
這是晚餐過后與青田以及武士領隊鳴海繼續交流,亨利等人所得知的關于月之國社會方方面面的進一步訊息。
其中一些東西他們在之前就已經了解到片面的部分,但到了這里藉由真正的本地掌權階級之口,才算是徹底系統性地了解了個大概。
這一系列的信息與他們之后的進程有直接聯系的部分,便是青田所能調遣出來,由鳴海率領的武士隊伍規模不可能特別龐大。最多抽調出二三十人的武士,再加上十來名負責后勤和照料的隨從。這些人再算上特木倫所領導的夷族人逃難群體那些男女老少以及亨利等人,隊伍一下子就擴充到了近百人左右的規模。
這樣的人數規模想要低調行事已經是不可能了,因此他們也就直接選擇以高調示人。武士們都配上甲胄與武器,騎上馬匹,護衛在小少爺的附近,以貴族子嗣游歷的名義走大道通行,如此便可打消大部分人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