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節:龍與蛇(二)
三郎有600人規模的部下,而且這還只是計算了他最核心的兵力。
在他一點點消耗掉自己手中的財力和人力的這11年間,那個男人憑借自身的狡詐與聰慧構建起了自己的龐大勢力。當藩地出現變故的時候,他帶著整整一支帆船隊南下逃開了。他帶走了自己還有合伙人的財物還有愿意追隨他的人,而這么一股龐大的勢力南下的過程中又有不少人成為了附庸打算扯大旗好做事。
被殲滅的這支80人的流寇部隊就是其中之一,據忍者所說在到達章州以后三郎還吸收了這邊的一些過去有牽連的散兵游勇進入自己麾下——也正是從這些人口中他得知了龍之介仍在追殺自己的事實。只是這部分附庸人員編制混亂,所以也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數。
但保守估計,三郎在沼澤深處的部隊恐怕也有千人之眾。
是他們的10倍。
這個數字大大地超過了龍之介的想象。哪怕成員構成全都是未經訓練的雜牌步兵,一千人的規模也足以讓他眉頭緊鎖。而根據多方面溝通了解到的消息,三郎麾下應該最少還有200人左右的藩地浪人部隊和數十名忍者。
這些出身藩地的浪人雖然訓練和裝備相比新京直轄州的要稍弱一些,但卻大多幫三郎都干過一些見不得光的臟活,所以上戰場不容易怯戰。而有這些老兵作為骨干力量鎮壓,整支部隊的士氣也能大大提升。
300人的雜牌軍,他有信心用自己麾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浪人們正面擊潰。近戰手們頂在前線,弓箭手在側翼發揮遠程襲擊,再加上半弓與大槍混合同時具備遠程打擊能力和近戰沖擊能力的精銳重裝浪人騎兵從背后沖鋒,可以輕易地帶走。
500人的規模,他們就必須轉攻為守。尋找有利地形利用工事和陷阱削弱敵方力量,盡可能在正面交戰之前以事前建筑的工事、陷阱以及遠程打擊減少對方人數讓他們陷入混亂。爭取分而治之,逐個擊破。
硬碰硬的正面沖突在這種兵力差距下,優秀的訓練和裝備能起到的作用雖然有,但因為兵力的絕對劣勢也會微乎其微。所以必須盡可能地借助外力。
1000人的規模,哪怕考慮到動員效率以及部分人員是臨時投靠的對三郎并不忠心這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并且——從這個已經被敲掉的流寇營地的表現來看,三郎顯然也很明白如何運用這類炮灰性質的人員。
箭矢不是無限的,拉弓的武士雖然在相對安全的地方進行射擊,卻也會消耗體能。工事能被推倒,哪怕挖了壕溝在里面堆滿了尖刺,只要人數夠而且心夠冷酷,也能用尸體把它們填平。
下三濫的本地混混,給予足夠的酒精麻痹和獎勵的許諾——或許再加上一些武力恫嚇——便可以成為好用的炮灰。
武士們箭矢消耗一空,工事被摧毀或者被尸體填平。他們會變得略微疲憊并且失去了遠程打擊能力,而三郎自己真正的主力卻仍舊保留完好,600人的部隊仍舊足以在正面戰場中取勝。哪怕龍之介有一支騎兵部隊,在沼澤這種地形里他們卻也得不到最好的發揮。
爛泥地戰馬是沖不起來的,蘆葦遮擋住了視線讓低矮的步兵可以很輕易地包圍騎兵。機動力和沖擊力的優勢僅存在于己方伏擊對方的第一場戰斗中,而且考慮到弓手的數量和會被作為炮灰丟出來的附庸部隊的人數,騎兵們很有可能也需要在前期就加入戰斗,無法留存箭矢以及作戰體能。
這是個死局。
三郎所具有的壓倒性兵力優勢,使得留存在這里的保守作戰方案毫無生路。
雖然他們仍舊具備敵明我暗的情報不對等優勢,通過審問拷打他們已經知道了三郎的大致人員配置和兵力,但三郎卻對他們已經到來都一無所知——想到這點,龍之介扣了扣手中的煙斗,熄滅了煙草。
為自己爭取來這個優勢的那個男人或許會有答案。
他悄然地離開了自己的營地走向湖心島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