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瑯琊王對河東柳
都講三席中,沈驎士年七十一、徐伯珍年七十六、陸歡年八十。三人之中,年齡最長的陸歡拄著拐杖緩緩站起。
陸歡畢生治經,究心絕業,隱于天臺山,教授不倦,弟子常數百人,世稱儒宗。所著《古文尚書解詁》、《尚書今古文異義考》、《古文尚書疏略》、《古文尚書集解敘義》等書百萬余言,國子學引為教材,三吳間皆宗之。
眾儒生見陸歡站起,盡皆息聲。孔長瑜亦俯首彎腰,向陸歡深揖。
陸歡面容蒼老,雙眸卻極其有神,緩緩開口,聲音綿長:“第一論,論《尚書》今古文優劣,兩位誰先?”
柳惔淡淡微笑:“《古文尚書》優于《今文尚書》之處太多,我若先論,恐占時太長,還是請你先說吧。”
先聲奪人。
臺下治《古文尚書》的人都是會心一笑,支持今文者則嗤之以鼻。
王揚看柳惔自信滿滿的樣子,提醒道:“柳大人確定?我要是先說,你可能就說不上了......”
眾人都認為這是王揚對柳惔方才言論的回擊,柳惔也根本沒把王揚的話當回事,只以為他是信口胡吹,唯有柳憕頓時生起一種不好的預感。
————————
注:①在王揚買衣的那個店中,“綾衣”比“綺衣”貴,那只是就特定款式的衣物而言,而非“綾”的價值一定高于“綺”。
中古史料中言貴重織物一般單獨稱“綾”,稱綺的時候時有加限定詞,比如《太平御覽》引《晉令》云:“第三品以下得雜杯之綺,第六品以上得服七彩綺。”
《宋書·禮志》亦云三品以下不得服“杯文綺”,六品以下不得服“七緣綺”。(宋承晉制,所以“三品以下”的“下”字的應該是古書訛誤,當作“上”,緣字不是訛誤就是同義稱謂。)則綺的內部亦有上下之別。
考古學上習慣把斜紋地上起斜紋花的叫“綾”,把平紋地上起斜紋花的叫“綺”,其實在南北朝時未必如此。
②小伙伴們請放心,上面說到未來如何如何的地方,都不是關節著筆處,只是個情節鋪墊。就像滿林紅楓,隨手拈出一葉不太在意一樣。真正伏筆的地方,我是不會劇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