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九品芝麻官 > 第202章 一舉一動

      第202章 一舉一動

          此言一出,眾人皆瞠目看向黃櫟。林炎不滿道:“黃院長,怎能畏敵而退,我愿領兵抗敵。”

          陳乾揮手止住他們的爭執,擴軍顯然不現實,黃櫟說的沒錯,此時擴軍根本來不及,未經嚴格訓練的兵,上了戰場只能是填坑。對此,陳乾心里有數。

          面對吐蕃那種全民皆兵的對手,臨時拼湊的軍隊不過是送死,用生命拖延敗局,這不是陳乾的作風。他沉穩道:“傳令韓成,藤甲兵撤退,放棄邊疆,退至通天河東岸構筑防線,阻止吐蕃過河,留游擊隊騷擾牽制敵軍。”

          陳乾一發話,大伙兒都不再爭了,畢竟這已經是眼下最穩當的法子。

          陳乾能這么快拿定主意,還得益于他穿越時空帶來的見識。

          他自個兒琢磨,自己壓根兒就不是搞政法的料,哪有穿越前學過這些?一個普普通通的社會青年,穿越了就變政法軍事高手,這不是笑話嘛。

          可這些年,耳濡目染的,加上現實逼著他學了不少,結合前世的知識和歷史經驗,他也算是在進步中。

          說到底,政法家得靠時間和知識積累,還得有點天分,大的戰略上,陳乾免不了得參考別人的成功例子。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身邊強敵環繞,還有啥戰術比這更高明?大夏革命的勝利之道成了陳乾的行動指南,其中一條,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流動中消滅敵人,這就是他現在用的招。

          既然判斷失誤,吐蕃和大明同步開打,那就得利用天險擋吐蕃,邊打邊退,犧牲點地盤換時間。他痛快地下令,讓韓成第三師撤出邊疆。

          雖然心里不舍,但也沒辦法。陳乾說:“大家別心疼,天底下哪兒不是大明的土,咱們只是暫時放手,東線一贏,邊疆早晚還是咱的。不止邊疆,昌都、羅些,將來都是云陽的。”

          陳乾這自信又帶點狂的勁兒,感染了手下。沒錯,藤甲兵能奪一次邊疆,就能奪第二次,打敗大明軍,回頭再收拾吐蕃也不遲。

          眾人齊聲夸:“陳大人英明。”

          陳乾心里苦笑,英明啥,這是逼不得已。只能說:“黃院長,派人幫邊疆附近撤退,我讓韓成守住橋,重要東西都運過通天河。”

          “是,臣必定盡全力。”黃櫟覺得陳乾英明,采納了他意見。陳乾最早得力幫手是楊凡,現在楊凡成了副手,黃櫟感激陳乾賞識,哪能不盡心,忙恭敬應承。

          陳乾又道:“各位,吐蕃三十萬大軍怕是傾巢而出,輸了論欽陵就無力再戰,不用愁。二軍金沙江和通天河邊防,用天險擋敵,其他地方照常,別慌。”

          “行,聽您的。”眾人異口同聲答應下來,但心里頭都跟揣著小鼓,畢竟金沙江那邊能擋吐蕃,可東邊大明的三十萬大軍卻沒天塹攔著。就兩萬多人的軍隊,云陽滿打滿算五萬,四個師攤開,兩萬人咋跟三十萬大軍較勁?

          政務院雖然不摻和軍事,但門兒清。竹賢就算三頭六臂也難擋三十萬大軍,難道還想八千人抵十萬?藤甲兵是人不是神兵天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