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小公主破破爛爛,妖帝他縫縫補補 > 100.第100章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

      100.第100章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

          漸漸有梆子聲傳來。

          一聲聲,強有力地穿透街巷,清脆古樸中帶著走調感,在夜半時分透出異樣的詭異。

          蕭寶鏡咬住唇瓣,悄悄朝梆子聲傳來的方向望了一眼。

          金簪玄衣的青年,背對圓月,背著貨簍,手持梆子,一邊走一邊敲打。

          他看起來似乎小了幾歲,甚至比賣貨郎還要小上一兩歲。

          他頭戴書生式樣的白色飄巾,鬢間簪一朵骷髏,那身玄黑色錦袍在行走之間漸漸變成素白的寬袖道袍,道袍上用黑色絲線遍繡“餓”字,大大小小字體不一,月色下流動著詭異綺麗的紋,像是張開血盆大口的一只只饕餮。

          更加恐怖的是……

          他身后跟著一架八尺來高的骷髏,戴幞頭穿紗衣,牽引著一個小小的骷髏,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后。

          他敲著梆子唱著曲兒,清脆戲謔的聲音里帶著一絲稚嫩:“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

          “《骷髏幻戲圖》?”

          蕭寶鏡想起曾經在課本上見過的古畫。

          南宋李嵩曾作過一幅畫,畫的是一個大骷髏牽引一個小骷髏,身后是一對正在哺乳的母子,身前趴著一個好奇的嬰孩兒,嬰孩兒身后站著他的母親,正擔憂地看顧著她的孩子。

          這幅骷髏紈扇畫歷來爭議不斷,曾在史上引發過很多種討論。

          人與骷髏,生與死,兩種相對立的狀態在這幅畫中獲得了詭異的統一,但這幅畫究竟想表達什么,終究是千人千面,至今也無人能給出準確的解釋。

          而這少年吟誦的詩文,則出自黃公望《醉中天·李嵩髑髏紈扇》。

          梆子聲漸漸近了。

          蕭寶鏡聽見不遠處傳來戲謔的聲音:“誒呀,我的小公主躲到哪里去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