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之AI教父 > 第145章 146. 走向移動端

      第145章 146. 走向移動端

          現在有了一些名氣,一些設備,有了一些可靠的名校科班程序員。

          確實應該一改第一年單打獨斗的風格。

          “正好這次全都是實驗性的內容,沒有什么理論在里面。”孟繁岐知道他們三個結束了手頭的工作后,已經在惡補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

          但別說短短一兩周的時間不夠,即便看了三五個月,也很難跟上孟繁岐的實驗節奏。

          好在這次的內容純實驗性,對科班的名校生來說不難理解。

          這些實驗的主要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不同類型設備上的網絡結構,怎么樣才能在速度和性能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

          這又是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工作,因為這些技巧幾乎所有基于深度學習的研究都會用到。

          孟繁岐的殘差網絡已經徹底革命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性能,距離論文和代碼公開也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了。

          前幾天,孟繁岐已經看到了一些變種的水文搶跑,這些水文大多是魔改下網絡,化簡為繁。

          把原本孟繁岐故意設計地非常簡潔的結構復雜化,從而在特定的數據和任務上實現更好的效果。

          那么與此同時,這些改進大都會使得網絡更臃腫復雜,速度也就更慢。

          “如果要考慮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只是顯卡上運行是肯定不夠的。雖然目前能夠支持復雜,較深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訓練設備是顯卡,但訓練和推理畢竟是兩碼事。”

          “推理一個模型所需要的資源遠比訓練它要來得更小,而且訓練模型只需要一次,在實際應用這些模型的時候,卻要反復一直推理。我們從企業的視角上,要輕訓練,重視推理,我準備的這些東西和實驗,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夏彥三人點頭稱是,在現實世界的應用當中,肯定不會是誰都搞一塊大幾千塊的顯卡來跑一個人工智能模型的。

          把運算放到云端是一個辦法,但這就要求網絡,而且網絡不能太差,否則會極度影響用戶體驗。

          除非不依賴顯卡,而是使用其他的設備本身的能力來做這件事情。

          “智能機,無人機,又或者是自動駕駛汽車,乃至機器人,都必須依賴顯卡又或者是網絡,這就太不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