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之AI教父 > 第239章 241. 應聲蟲和問題怪

      第239章 241. 應聲蟲和問題怪

          “最為穩(wěn)妥的方式是頻繁贊同和附和其他人的觀點,這樣既能夠頻繁地發(fā)言,又不會太引人注目。”克拉克如此建議,這是一條兩全之策。

          “隨聲附和的話基本上是廢話,不會具備太多新的信息,這樣也能夠盡量避免在內(nèi)容上出錯。加上一般表達觀念的人都渴望認同,附和的人不會被過多懷疑。”孟繁岐贊同這個應對風格。

          此前內(nèi)部測試的時候,還是足球話題,有梅西的球迷嘲諷C羅為阿韋羅,結果被GPT以為是布蘭東阿韋羅,導致對話出現(xiàn)了嚴重的事實性問題,就沒聊到一起去。

          “另一種方式就是多提問,在你上次展現(xiàn)出來的概念視頻中,GPT可以針對多種問題多種方式給出答案,為人們答疑解惑。許多人可能都會被這件事情誤導,以為機器人知道的東西非常多,如果第二種對話方式以多提問為主,應該會比較少受到懷疑。”韓辭的視角是反其道而行之。

          “自己主動提問,就可以把話題盡可能地把握在某個范疇之內(nèi),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孟繁岐同樣贊同這個思路,在聊天當中,話題通常都會有一個發(fā)起人。

          如果你是話題的發(fā)起人,在一個群聊當中,大概率或多或少有人會回復你,這樣的話,對話繼續(xù)進行下去就不會顯得奇怪。

          而若你去接別人的話題,做了一些路線上的修改和延伸,是有挺大的概率沒人回復你的,更多的人會直接回復話題的發(fā)起者。

          這樣一來,如果仍舊自說自話,就顯得有些怪異了。

          “這次先做一個一兩百人左右的狼人殺小游戲試試水,等到后面GPT技術再成熟一點,就完全可以上線做一個在線社交游戲了。隨機聊天兩分鐘,讓用戶猜猜看對面是人還是機器人,猜過之后可以將答案告知用戶,搞點積分和排名什么的。”

          孟繁岐的這個設想,是23年一個以色列AI實驗室搞的在線游戲《humanornot》,該游戲基于150萬用戶和超千萬次測試結果得出的結論是,23年的語言大模型,游戲平均錯誤率為百分之70左右。

          只有大約不到2成的用戶可以比較高概率地分辨對面是人還是機器,而且越老的人,就越分不清。

          “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我們這版本還沒有聯(lián)網(wǎng)搜索功能,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吧?”聊天室當中,用戶已經(jīng)開始陸續(xù)涌入,路易斯突然想到了這件事,有些緊張地問道。

          “最主要的幾個新聞,我已經(jīng)稍微微調過一次了。”2014年的下半年,最主要的新聞就是奧觀海空襲ISIS,這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干涉中東地區(qū)。

          其次,就是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發(fā),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主要就是這兩件事關注度比較大,如果還要說的話,就是美國的非法移民問題,以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擴張。

          不過這兩件事即便普通人不知道,其實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過,看起來大家似乎沒有關注那種國際事件啊,上來還是在聊足球。”孟繁岐掃了一眼,聊天室內(nèi),對話已經(jīng)陸續(x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