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交代師父,那只能苦一苦師弟了
“鄱陽王……在江南造反?”
審訊出來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李彥面前。
別說丘神績不知道這人是誰,李彥都想了一想,才反應過來這位鄱陽王是李素節。
李治的八個兒子歷史上都挺慘的,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都繞不開武則天。
長子李忠是宮人所生,那時李治已經是太子,有了后, 李世民就很開心,跑去東宮帶頭跳舞。
后來王皇后始終不孕,就將李忠過繼到名下,成為李治登基后的第一位太子。
等到王皇后被廢,武媚被立為皇后,李忠的太子之位自然就保不住了,降封梁王,后來又貶為庶民,囚禁于李承乾的故宅。
這地方的暗示意味太明顯了,嚇得李忠惶惶不可終日,就怕武后弄死他,甚至穿女裝來防備刺客。。
可千防萬防,等到上官儀倒臺的時候,武后還是將他牽連進去,一并處死,死的時候才二十二歲,連個子嗣都沒有。
相比起來,次子李孝是早早就病死夭折的, 都算是不錯了。
三子李上金和四子李素節的經歷則差不多,存在感不強, 起初封王,后來被貶, 到了武則天準備登基前期,武承嗣讓酷吏周興編造罪名, 誣告這兩位皇子謀反,將他們處死。
其中的四子李素節, 就是鄱陽王。
相比起前三位的母親都是宮人,他的出身最好,是蕭淑妃所生,有蘭陵蕭氏作為母族,當年蕭淑妃與王皇后相爭時,就想要抬李素節為太子。
但若說背靠江南,就想造反?
洗洗睡吧!
蘭陵蕭氏等到安史之亂后,中央對于江南之地的漕運補給,幾乎到了賴以為存的地步,才趁機重新崛起,現在則是完全靠邊。
他們在江南當地或許根深蒂固,江南道也只有七個折沖府,都比不上嶺南的駐兵,但起兵造反不是占山為王,就靠那塊地盤,與自取滅亡有什么區別?
別說李彥不信,楊再威都知道不現實:“這老賊婆真是信口開河,再狠狠的打,不怕她不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