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從李元芳開始 > 第六百九十九章 這一刻的高青天,耀眼得有些刺目

      第六百九十九章 這一刻的高青天,耀眼得有些刺目

          李彥贊許地道:“做得好,通過獄卒聯系秦明,詢問一下他和董平在趙挺之府上,具體發生了哪些事情,速度要快。”

          時遷點頭:“請兄長放心,刑部拿了秦明,大理寺說不定也準備緝拿董平,都害怕官家震怒,自己擔責,我會趕在他們之前的!”

          李彥笑笑:“如果董平還在京師的話,鎖定此人的位置就好,至于朝堂之上官家震怒么……呵,倒也不見得!”

          ……

          趙佶確實震怒了一段時間,然后就開始竊喜。

          單獨一件吳居厚滅門案件,和連續的滅門血案,造成的轟動效果自然完全不同。

          朝會緊急召開,群臣步履匆匆地入殿,臉上都透出驚怒與焦急,氣氛無比的壓抑。

          這樣的風波,哪怕不能完全取代弒母,也足以讓話題火爆很長一段時間,趙佶頓時大感欣慰。

          至于不斷發生殺官造反的事情,是否說明趙宋皇室的統治出現動搖,這點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了。

          “臣彈劾刑部侍郎吳君謀,庸碌無為,逐利驕恣,致忠良被陷,民怨沸騰!”

          “臣彈劾大理寺丞鄭瓚,虛食重祿,空虛應事,致忠良被陷,民怨沸騰!”

          “臣彈劾刑部大理寺,無一可用之材,授之非類,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必須嚴查!”

          果不其然,朝會剛剛開始,御史言官立刻發難,矛頭直指刑部和大理寺。

          不光是兩個部門的長官,而是從上到下,都是垃圾。

          實際上在唐朝的安史之亂后,御史臺的司法權力就不斷擴大,刑部和大理寺的職權不斷被削弱,到了宋仁宗時期,以御史中丞兼理檢使,糾察百官,監理民間訴訟,御史臺職權得到進一步強化,言官的地位大增,除了不理武人的死活外,他們各種抱打不平,尤其喜歡針對實權宰相和皇親國戚,以示自己的剛正不阿。

          這類人用好了,可以糾正皇帝的錯誤,制衡宰相的權柄,平衡朝野的局勢;用的不好,則自身坐大,兩府重臣不敢得罪言官,言官的升官速度尤其迅速,于是愈發變本加厲,為了彈劾而彈劾。

          但也恰恰因為這樣,昨天趙挺之的罪狀被扒,還有不少御史商量著要彈劾這位長官,以示立場,今天卻是人死為大,要給趙挺之蓋棺定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