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方臘:打我臉的不是燕王,是朝廷的挑撥離間!
那是歷史上的方臘,水滸世界里的方臘造反,時間明顯不止一年,麾下勢力更加龐大,相對來說也更具魅力一些,后世對于此人的印象,也往往偏向于這本名著的設定。
而這個世界的方臘又有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耶律延禧成全了這位圣公。
因為遼軍入侵,趙佶慌忙南下遷都,痛失北方人心的同時,也給南方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
別的不說,舉個最直接的例子,穆弘穆春兄弟在江州揭陽是一霸,都被逼得混不下去,遠走他鄉,普通人更別提了。
老百姓再是逆來順受,讓他們活不下去,自然是官逼民反,方臘再趁機起事,在口號上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目前也確實穩定了荊湖北路,得到了荊湖一帶的擁護,這就是農民起義了。
如今方臘的勢力,遭到了折可適、種師道所率領的朝廷軍隊全力圍剿,其中還招降了大量的反賊,但依舊守得巋然不動,顯然已是真正成了氣候。
在這樣的前提下,方臘才有底氣派出使節,往北方而去。
是的,他還讓臣子持節,儀式感滿滿。
原本的打算,是一北一南,來個燕楚聯盟,共克弒母昏君。
結果使節直接滾蛋,然后北方明文告示,禁止邪教。
兩個巴掌抽過來,人都傻了。
方臘先是萬分不解,同樣是對抗朝廷的起義軍,強強聯合,豈非美事?
對方完全沒道理拒絕自己,反倒讓朝廷得了利益……
不解之后,就是憤怒。
因為正如堂上的臣子所言,持節的使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威嚴,換到前唐時期,甚至能去別國調動大軍。
現在被人直接趕出去,這就是赤裸裸的羞辱,如果毫無反應,于接下來的稱王建制大大的不利。
不過這位向來喜怒不形于色,心中羞怒至極,表面上竟是一副成竹在胸的姿態,讓原本叫囂的部下也安靜下來,齊齊看向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