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無霜
據史料記載,自商周之時就有了太監這個物種,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類似“寺人”、“閽人”的文字。
“周禮”亦明確記載“奄寺”的存在,只是人數不足百人,職責以看守宮門為主,多由戰俘或罪犯家屬受宮刑后充任。
太監由于身體部位的缺失,越是身居高位者,到了一定年紀之后往往就越是對“子嗣”甚是向往。
只可惜,無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子嗣,廣收義子就成了不少當權太監的癖好。
此風最早起于東漢,唐時諸多太監爭相效仿,而到了五代十國,太監收義子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
宋時,歐陽修甚至在“新五代史”中還專門寫了一卷“義兒傳”,記錄了當時太監收養干兒子的現象。
其中最著名的卻不是太監,而當屬后唐太祖李克用,他通過收養干兒子,組建了一支稱為“義兒軍”的隊伍,在之后的軍事行動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眼前這位位高權重的東廠廠公,同樣也沒能免俗,廣收義子除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慰藉,更是他招攬人才、收買人心的好手段。
當然了,義子收了不少,可真正能被東廠廠公看重,且想讓其繼承自己爵位的義子只有一個。
說起來那位義子,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陳年往事,而御書房中的君臣二人,恰好又都是當年的見證人。
那還是在十六年前,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嘉靖皇帝還在老家安安穩穩做著他的興獻王。
那一年大名最大的動蕩就是“寧王之亂”,最后連正德皇帝本人都御駕親征了,作為當時興獻王府兼親堂弟的朱厚熜,也就是現在的嘉靖皇帝,焉能裝作不聞不問?
于是乎,當年的朱厚熜也上書請旨陪王伴駕,親率興獻王府數百余精銳護衛,趕赴了平叛前線。
就連正德皇帝都是去撿便宜的,更不用說過去走走過場、表表忠心的朱厚熜了。
他的數百人幾乎算是兵不血刃,也就是恰逢其會地參與了一場剿滅叛匪余孽的廝殺,卻意外了有了一個收獲。
收獲的是一個孩子,一個倒在血泡之中的孩子,看年歲只有六歲左右,一身的衣著不甚華麗卻大方得體。
遭遇“寧王之亂”那樣的兵災,別說斬殺叛匪余孽了,就算是無辜被波及的百姓都不在少數,而倒在血泡之中這個孩子似乎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