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五色藥石

          嘶這茶確實好喝,喝到了就是賺到了,比發財還要舒服。”趙大寶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緊胡亂打圓場。

          我連忙問黃海華:“那些玉片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陪葬品嗎?還是說我們進的根本不是主墓室?”

          黃海華答道:“當時我們也對此感到困惑,但在整理那些玉片后,你猜發現了什么?”

          “漢代墓葬常為空,但一旦發現大型漢墓,就有可能找到金縷玉衣。不知道我的猜測是否正確?”我心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順著他的問題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黃海華正色地看了我一眼,隨后點頭贊許道:“年輕人,你說到點子上了。每一片玉石上都有孔,用這些穿起來就成了一件玉衣……”

          金縷玉衣,《后漢書》中記載:以金線串連的稱為金縷玉衣,僅供皇帝使用;銀線串連的是銀縷玉衣,諸侯王可用;

          銅線串連則為銅縷玉衣,僅限于皇帝的女兒等貴族使用。

          但這次黃海華他們發現的玉衣與眾不同,既非金、銀、銅制,而是前所未見的絲縷玉衣,由絲線巧妙連接而成,極為稀有。聽到這里,我也意識到他指的是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眜之墓。

          幸運的是,該墓未遭盜擾,歷經兩千多年,墓主人的遺骸仍保存在那些玉片之中。

          最終,在眾多玉片中找到了一枚龍鈕金印,由此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這使得西漢南越王墓成為了我國近代五大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找到那枚金印時,”黃海華回憶道,“我們只能確定是男性,但無法立即斷定其具體身份。

          直到看到金印上的刻字,這一難題才迎刃而解。這類金印在國內考古史上一共只發現了八枚,這是最大的一枚,尺寸為3.1公分,重148.5克。”

          當時有人想立刻翻看金印上的文字,趙老師卻制止了大家,強調要按照程序先拍照記錄原始位置,再小心提取。

          后來,當金印被安全取出,上面刻有的“文帝行璽”四字揭示了這座位于象崗山的大墓屬于2000多年前的南越國君主,南越王趙胡。

          復原工作歷時三年,共用了2291塊玉片,長米。墓主人手中持有兩塊玉握,頭頂放置圓形玉璧,體現了古人對天圓地方的追求。

          聽罷,我不禁插話道:“圓形玉璧象征著祭天,寓意墓主人靈魂升天。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還枕著玉枕,嘴里含著飯琀。古時候人們相信金玉不朽,這樣做可以防腐。”

          黃海華點頭稱是,并補充道:“不僅如此,我們在墓主人身上和周圍還發現了47塊大小不一的玉璧,以及一塊覆蓋面部的黑色覆面,上面裝飾有八枚圓形圖案,即珠襦。”

          這時,趙大寶不解地問道:“珠襦?難道這個南越王身材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