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新的發現
“我已經習慣了獅城那邊的氣候,暫時還打算在那邊多呆幾年?!?br/>
“人生的黃金時期可沒有幾年可以浪費?!?br/>
科學家們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成果一般誕生于20歲到40歲之間。
李序林自己也是從事科研工作,他對鄭理的話有很深的感悟。
其實在成家有子女之后,人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會被分走。
到那時候,你想再學習新的東西是很難的,只能靠過去的經驗和知識去開拓新的邊界。
但是沒有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很難再做出大的創新工作。
他在兩個女兒出生后,就沒有做出過什么大的突破:
“是這個道理沒錯,人生很短暫,科研的黃金時期就更短暫了?!?br/>
“在獅城那邊也好,沒有瑣事的打擾,可以多一些產出?!?br/>
李序林本來想說的,轉念一想又放棄了, 他轉移話題道:
“你在《nature》上發表的關于內啡肽的實驗室制法論文?!?br/>
“后來我們生物醫藥高分子實驗室做了不少關于內啡肽的研究,今天正好有機會可以問你一些相關問題。”
“說不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靈感。”
“目前能實現人工合成和實驗室合成的是β-內啡肽?!?br/>
“但是內啡肽不止β一種,其他類型的內啡肽為什么不能用類似的實驗室制法來制作?”
鄭理假裝思索后說道:“β-內啡肽是由31種氨基酸殘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