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鐵越多,鐵越少
洪水過后,一整個冬天基本耗空了山民們的儲備糧,而春天播種,起碼到夏末才能收獲。
這期間,他們既沒有口糧還沒有收入,只能逃荒,當乞丐到處跑。
在整個千河谷范圍內都在開春后,產生了大量的無業游民。
在這種情況下,墨莉雅提意識到白給農民發救濟糧只會養懶漢,給農民的官方低息貸往往會在腐敗中又一次變成高利貸。
墨莉雅提玩高利貸起家,千河谷沒有人比她更懂高利貸。
那么只有學習以工代賑,推行鄉村手工業和開荒開礦,把農民捆綁在原地,靠當勞工獲取收入購買糧食,度過危機。
墨莉雅提選擇的鄉村手工業方向早就確定好了,那就是冶鐵和鍛造。
這樣產出的鐵既可以自己用,還能出口到諾恩換取糧食形成循環。
只是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鐵產量越多,鐵價越下降,那么工坊收益就低,最后只能減少鐵產量。
簡單來說,就是鐵產量越多,鐵產量越少。
在目前的時代,根據市場需求增產減產和招收開除員工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問題是,減產收益降低,就會裁勞工,勞工沒收入吃不上飯,到時候,他們還得造墨莉雅提的反。
土地兼并不會導致農民起義,吃不上飯才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墨莉雅提靈機一動,把這批諾恩來的糧食分成了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用于招收勞工,進行開荒開礦以及發展冶鐵行業和軍工業。
第二個方向,就是擴軍,大肆地擴軍。
這樣一來,就算鐵價下降,還有冷泉堡采購武器用于戰爭,維持住鐵價,保證工坊主小賺不虧損。
被裁的勞工就地轉為士兵,拿上他們生產的鐵質武器,奔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