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一鋤頭,一鋤頭,四成新田到屋頭
等到來年春天,他們學會了一身農副產品加工和農業技術,就能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耕種。
“圣鋤修道院到目前,一共注資了多少?”霍恩扶住一旁的山毛櫸問道。
“目前共注資2000金鎊,救世軍注資300金鎊,教皇宮注資1000金鎊,市民注資700金鎊。”
救世軍注資300金鎊,其實是各個軍團注資的。
在戰爭中,每個軍團都能獲得20%的戰利品,這筆錢會記在軍團賬戶上,作為軍團的公共資金。
至于教皇注資的1000金鎊中,有200金鎊是以提供場地和糧食來抵扣。
等兩個月后完成了開荒目標,扣掉分給雇農們的田地,還有12萬畝。
以一年的總產出作為地價的標準來看,12萬畝差不多就相當于10000金鎊,等于圣鋤修道院的資產翻了五倍。
當然,這只是浮盈,因為這些土地賣出或者租賃回本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目前圣鋤修道院賬上的2000金鎊中,除了500金鎊的保證金和預留工資,大多都拿去購買了農具、牛馬、種子。
圣鋤修道院所用的農具,霍恩大多是給各個百戶區的鄉村鐵匠們下的訂單。
這些鄉村鐵匠或許沒有灰爐鎮鐵匠師傅那么好的技術,可打造簡單農具,他們還是很擅長的。
至于那些犁耙和木制器具,就交給百戶區的鄉村木匠們來完成。
通過政府下訂單來制造需求,恢復經濟,后勤才會有保障,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人力和錢糧。
“這2000金鎊夠嗎?”霍恩背對著布薩克問道。
“夠了,本就是饑荒,他們不打算賺錢,只要夠溫飽就滿足了,所以訂單價格壓得很低。”
“圣鐮修道院呢?”
“圣鐮修道院目前還在培訓人手,嘗試養魚和薯根養豬,反正咱們泥煤多,薯根祛毒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