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圣械廷的一條街道,足以震撼整個千河谷
每個月真正到達大澤鄉秋暮島的,估計就2000人出頭。
尤其是鹿角鄉的毒巫沼澤,大量的當地的農夫被遷徙到了大澤鄉。
因為接下來隨著兩條河流的疏浚完成,毒巫沼澤極有可能變成一片湖泊區,并形成一條新支流。
于是霍恩提出了拆遷還房還發田,將足足6000名居住在毒巫沼澤的農夫移民到了秋暮島鄉間。
這就導致秋暮島上足足聚集了3萬多的人口,而圣械廷的人口則在半年內從11000人暴漲到19000人。
有賴于秋暮島是砂漿產地,砂漿價格低廉。
維特為了補充市政收入和提供工作崗位,瘋狂在外圍建設四層樓高的因蘇拉公寓。
其實這種因蘇拉公寓就霍恩看來,基本就是農村那種自建房的技術水平,甚至更差。
起碼農村自建房還會捆扎鋼筋和澆筑混凝土立柱,維特小出生設計的房子,地基是只有一米的,墻面是裸露不粉刷的,樓板是木板拼接的。
上次霍恩去視察過,三樓的人走路一樓聽得一清二楚。
可相應地,這樣一座因蘇拉公寓,20個建筑工兩個月就能建一棟。
維特在四個月里一共建了110棟因蘇拉公寓,大概能容納6000人。
雖然房子質量差,但每個房間的價格大概在8金鎊,如果是普通勞工要買需要五六年,如果是工匠只需要兩三年就能買到。
就算買不起也沒關系,每月15第納爾就能租住,每個房間都能住兩到三人,平均下來就是每月5第納爾。
如今圣械廷最低日薪都有1第納爾,每個月5第納爾差不多是六分之一的收入。
而且如果連續租住7年后,只要繳納一筆低廉的購房稅就能直接買下這套房。
所以這些因蘇拉居然是爆滿,每個月都能給圣械廷市政廳提供150金鎊左右的穩定收入。
砂漿工坊、山銅工坊、水力和齒輪紡紗機等一系列工坊提供了豐富的第二產業崗位,又移入了大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