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雄豪杰,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一定會先徹底解決掉江南事務,然后才敢對河北用兵。
等于,孫策主動攻劉表,是向曹劉遞上一份投名狀。
你們不用擔心江南事務,只要我對劉表發起進攻,那這場戰爭就注定是你死我活了。
這算是陽謀。
孫策與曹操、劉備都是各取所需。
曹劉需要一個穩定的外交環境,南方不能有威脅。
孫策則是剛剛建立起一個新生政權,不能夠樹敵太多。
他攻劉表,
一是為了使曹劉放心,二是為了搶奪荊楚戰船錢糧,以壯大自身實力,三則是為父報仇。
“雖然如此,然劉表坐鎮荊州多年,兵精糧足,未可輕動。”
顧雍再次出聲勸阻。
他們這些士人還保留著傳統的“種田思維”,認為“好戰必亡”。
一個新興的政權,不著急與民生息,修養德政。
卻頻繁發動戰爭,這是取死之道啊。
但顧雍此時,顯然還不了解孫吳政權的特殊性。
這需要重點說一下,
魏蜀吳三個政權當中,吳國是最為特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