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番外 > 第199章 見著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第199章 見著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但河北軍比之河南軍又多了一個短板,已是事實。

          “賊軍詭詐,用發石車破我土山。”

          “諸公可速速為我拿策,如何下這官渡大寨?”

          袁紹用手指重重地往案上磕,要眾人拿出主意。

          于是河北群臣,紛紛獻策,也甭管是好是壞,先拿出來再說。

          只要袁紹用了自己的計策,自己便是受益人。

          即便計策失敗了,袁紹也不會怪罪自己。

          這不單單是因為袁紹性格寬仁,更是因為這是職場的潛規則。

          手下人獻策,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讓手下人去承擔失敗的風險。

          就像蔣干盜書,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喜歡拍曹操被戲耍后,怒殺蔣干泄憤。

          只有老三國的曹操是強忍怒意,沒有處置蔣干。

          因為這才是正常人的思維。

          蔣干過江勸降本就有可能成,有可能不成。

          人家冒死把情報給你弄回來,甄別真偽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就因為你自己腦子不夠使中計了,就處置手下人的話,以后誰還敢為你出謀劃策?

          基于此,袁紹手下人可以肆無忌憚,不分好壞的將自己的計策全盤獻出。

          只一炷香時間,幾乎每一名謀士、武將都獻了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