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幽州劉伯安素有仁德,寬厚愛民,子龍在幽州時,便是以推仁義而廣之。” “非是為了投公孫伯圭。” 李翊巧妙地將曹操給趙云套的道德枷鎖給摘出去。 指明趙云投的是仁義所在,而不是為了哪一個人。 “……后子龍非玄德公之仁,恰如劉伯安之仁也。” “劉伯安雖亡,我主亦當履其志,以期匡正天下。” “故子龍所忠者乃仁,故非不忠也。” 先生…… 趙云感激地望一眼李翊,李翊之所言,正是他心中之所想。 趙云一生所追求的都是仁義之所在。 假使劉備有天背叛了自己的初衷,趙云照樣會離他而去。 “……哈哈,子玉真是機敏過人吶。” 曹操撫須大笑,盛贊李翊的敏捷思維。 然目光卻望向身后的郭嘉。 此人同樣少年天才,足智多謀,年紀也與李翊大致相當。 曹操常對周圍人言,“劉備有李子玉,吾亦有郭奉孝也。” 因為郭嘉出仕的比李翊要更晚,名聲落他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