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的曹仁哼唧道: “郯侯適才提到幽州劉伯安?哼,一介腐儒罷了。” “其人正是對外太過軟弱,才導致胡人屢次敢進犯邊境。” “倒是公孫伯圭,秉持強硬政策,數次打擊烏桓,才使之不敢南覷漢民。” “要我說,是劉虞負公孫瓚在先。” “公孫瓚縱有不是,其幽州兒郎與之出生入死。” “北拒烏桓、西阻袁紹,才保得幽州安寧。” “而他劉伯安反倒坐享其成,賺得個仁義愛民的好名聲。” 此話從曹仁口中說出來,仁義愛民反倒成了不是了。 雖然曹仁罵的是劉虞,但現場有人臉色卻不好看了。 劉備與劉虞同為漢室宗親,又都有仁義愛民的好名聲。 那邊夏侯惇許是被曹仁說到心坎兒上了,也在一旁幫腔道: “正是正是,劉虞不予公孫瓚錢糧,一介文人,全然不懂亂世軍事之重!” “若無公孫瓚守御外敵,劉虞又豈能安然坐享他仁政之美稱?” “這就罷了,劉虞這廝竟然寧愿將錢財拿給東胡,也不愿拿來供養幽州士卒!” “這不是腐儒又是什么?” 夏侯惇提出書生無用論,無疑又將矛頭指向了李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