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皺了皺眉,承認荀攸說的很有道理。 徐州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有今天的局面,豈可因一人之故忍看功敗垂成? 荀攸繼續(xù)說道: “不瞞明公,攸早年間也曾在朝廷任職,時任黃門侍郎。” “深知漢廷腐朽,百官無能,彼此之間勾心斗角,攻殺同僚。” “攸正是念及此,才欲去蜀地擔任蜀郡太守,遠離紛亂。” 荀攸與他叔叔荀彧不同,荀彧忠漢,荀攸卻更忠于天下。 他更愿意相信天道有常,順勢而為。 如果他覺得漢室有希望,就會去扶。 如果沒希望了,他也不會去強為。 所以年輕時,荀攸敢去刺殺董卓。 董卓死后,社稷更加板蕩,荀攸自知留在京城無所作為,索性辭了朝廷給的任城相,停駐荊州。 這是荀攸的中庸之道。 他低調謙遜,足智多謀。 被曹操評價為,或許有人能夠比得上荀攸的智慧,但沒人比得上荀攸的低調。 這方面倒與賈詡頗有些類似。 “公達之言,甚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