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驚問道: “吾孫氏將領也在其中耶?” 孫策頷首,“凡有異心者,皆可殺之。” 微微一頓,又對孫權補充道: “吾死之后,恐汝難以鎮撫手下將領。” “我起兵之時,有軍功在身,威望在此,眾人不敢不服。” “遂聽我號令行事。” 說到這兒,又忍不住嘆一口氣,“本想帶汝從軍,舉兵歷練兩年。” “……然后便可分撥汝一二部曲,之后若諸事順遂,當可平穩接過我手上兵權。” “奈何時不我待,汝當想方設法,立住威名,以服眾望。” 孫權聽出孫策的話外音,大哥這是要他接過棒子之后,馬上起兵事啊! 不打兩場漂亮仗,沒威望鎮不住手下那幫人。 孫策也知此事甚是為難孫權。 這孩子本就不是打天下的材料,自己也還沒來得及鍛煉他。 但現在局面如此,就是趕鴨子上架,你也得上。 尤其孫策還給孫權埋了一個大坑,那就是授兵制度。 將領們是可以擁有獨立的部曲的,這就更加分散了主公的權力。孫策敢用這個制度,一是他著急創業,需要調動將領的積極性。 二是他本身威望足夠,能夠鎮住手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