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聽聞此話,知道她是在說袁紹的事兒。 聽這話的意思,估計是袁軍又打來了。 但公孫瓚已經(jīng)習以為常,坐守易京樓中,城高糧多,兵甲足備。 自以為傲睨得志,故只淡淡回道: “當今四方虎爭,無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經(jīng)年者明矣。” “袁本初其若我何!” 公孫瓚自認為沒有人能在易京奈何得了他的人。 事實確實如此。 自興平二年始,公孫瓚便敗逃至易地,修筑易京樓。 而袁軍北上的征伐,從未結束。 幾乎每年都有袁軍打過來,但始終不能攻克易京。 易京的戰(zhàn)事,無疑成了冀州的放血槽。 而剿滅公孫瓚,所獲僅僅是少一個已掀不起太大風浪的敵人。 故袁紹中間才有想過要與公孫瓚達成和解。 不過公孫瓚拒絕了,他即便打不出去,也要扎在易地,惡心袁紹。 終于,袁紹忍無可忍,此次親自來易京征討公孫瓚,誓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關長史說了,此次是袁紹親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