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最新更新 > 第199章 見著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第199章 見著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這,卻是難吶。”

          逄紀(jì)搖了搖頭,皺眉道,“此物新鮮,即便是劉備也鮮少使用。”

          “軍中有大難未死的兵士逃回來,他們口中所述,大多參差不一,眾說紛紜。”

          “雖有能工巧匠,但僅憑軍士的口述,便要將之仿造。”

          “這無異于是管中窺豹,水中撈月。”

          袁紹一頷首,沉聲問:

          “……你便直說,須多長時間。”

          配重式投石機畢竟只是在發(fā)石車的基礎(chǔ)上改良,對本時代的人來說并非是天馬行空之物。

          理論上,只要熟悉了,是可以聚集能人仿制出來的。

          “此物用之甚少,見過的人更少。”

          “若在此時聚集江湖巧匠,僅憑軍人口中描述之狀。”

          “少說也得要個三、五年時間,才能仿制出來。”

          逄紀(jì)說了一個大致數(shù),但這卻是最理想的估計。

          若論能工巧匠,河北確實多。

          但手中現(xiàn)有的信息還是太少,僅憑這點信息讓工人仿制,不就是瞎子摸象嗎?

          不過真給袁軍三五年時間,縱然仿制不出配重式投石機,也能研制出一個威力要遠勝過本時代的投石機。

          因為配重式投石機的出現(xiàn),真正的意義在于其拔高了人們對投石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