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無彈窗筆趣閣 > 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

      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

          網上常有一個誤傳,說三國沒有馬鐙。

          但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馬鐙的存在了。

          依然是考古發現,在西漢的畫磚中,找到了使用馬鐙的騎手。

          不過直到漢末三國,依然是單馬鐙,并未出現雙馬鐙。

          單馬鐙就是垂在馬鞍的一側,主要用來上馬,對騎兵作戰并無太大幫助。

          但你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雙馬鐙比起單馬鐙,并不難想出來。

          為什么古人發明了單馬鐙后,要等幾百年后才發明出雙馬鐙?

          這就得和李翊前面那張高橋馬鞍的圖紙聯系在了一起了。

          沒錯,高橋馬鞍是在魏晉時期出現的。

          而雙馬鐙根據考古,最早也是出現在西晉到南北朝期間。

          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配合高橋馬鞍,方便騎兵作戰。

          若不然,沒有能夠提供縱向平衡的馬鞍。

          即便是雙馬鐙,也至多只能幫助騎士上馬,作戰時騎士依然很容易落馬。

          曹操的虎豹騎,是標準的近戰具裝騎兵。

          而高橋馬鞍就是為了配合具裝騎兵而發明的。

          而雙馬鐙的出現,則是進一步加強具裝騎兵的作戰能力。

          “此前騎手馬上作戰,多抓馬鬃,雙腿夾腹,以致自身不易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