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無彈窗筆趣閣 > 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托生在徐州

      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托生在徐州

          張仲景自家研制的金瘡藥,肯定是比徐州用的藥要更好些。

          李翊親手為這名傷兵包扎,那傷兵自慚道:

          “……使、使不得郯侯,折煞我也。”

          李翊也不多言,只是認認真真地替他包扎好傷口。

          張仲景在旁側默默看著。

          暗想李翊貴為縣侯,徐州二把手,卻愿意放下身段,親自為底層士兵包扎傷口。

          倒是一個心懷仁義的善人。

          遂忍不住贊嘆道:

          “……郯侯真善也!”

          李翊笑著說道:

          “張神醫說的哪里話來?神醫救傷治病,活人性命,才是真正的大德之舉。”

          “神醫之德行傳播鄉里,民眾素來敬愛有加,李某雖身在徐州,亦間或耳聞。”

          嚴格意義上講,張仲景的歷史地位是要比華佗更高的。

          因為他是真正有醫書傳世,即《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

          而華佗的《青囊書》卻失傳了。

          但華佗卻被載入了史冊,而張仲景卻沒有。

          這并不是因為華佗一定比張仲景更優秀,而是因為張仲景的身份定位太過模糊。

          張仲景是跟曹操、袁紹一代的同齡人,并且當過長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