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
把群雄并起的漢末,當成了內憂外患的殷商。
他以為只要一直茍下去,就能奪得天下。
以至于在擁有強大的實力時,卻不知抓緊時間擴張地盤。
諸葛恪就曾評價道,
——“劉景升在荊州,有眾十萬,財谷如山。”
“不及曹操尚微,與之力競,坐觀其強大,吞滅諸袁。”
“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萬眾來向荊州,當時雖有智者,不能復為畫計於是景升兒子。”
就是說劉表在荊州有那么強大的實力,不趁著曹操弱小的時候,把他兼并了。
反而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吞并二袁,蠶食河北、淮南之地。
等曹操騰出手來收拾荊州時,再多的計謀之士,也無能為力了。
荊州也不是沒有有識之士,很多人都勸過劉表,不能一直這樣茍。
但劉表對此卻振振有詞,說這叫,“內不失職貢,外不背盟主。”
美其名曰是中庸之道。
不過正是由于劉表的中庸之道,才使此時的王朗對荊州信心不足。
王朗認定劉表保不住豫章,投靠他,等于是白白為荊州打工。
“若是不投劉景升,莫不是要我投孫伯符?”
華歆再出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