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訖,領趙云觀之。 這新制之器,正是李翊此前托諸葛亮發明的損益連弩。 弩身以堅木為體,機括以精鐵為骨。 弦張如滿月,矢匣可容十矢。 匣上刻“損益”二字,取《易經》“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之意。 使者耐心為趙云解釋道: “孔明先生奉丞相之命,監制此弩。” “費時一月,總算制成。” “此弩,輕捷可負于馬,迅疾猶勝弓矢。” “共計三百副,以助將軍破敵。” 雖然生產的不多,但趕上戰事爆發,諸葛亮也急著實驗。 便迫不及待地命使者給前線的趙云送去,看看它在戰場上的威力究竟如何。 趙云乃令部曲試射,一弩十矢俱發。 聲如雷霆,矢去似電。 頃刻間靶垛盡穿,射滿。 眾將士皆驚,呼為:“李相連弩。” 這相當于是古代的霰彈槍了。 一次射十發,完全可以彌補軍隊數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