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貢背著手,不知如何回應駱俊。 駱俊卻據理力爭,道: “梁國毗鄰陳國,陳國若有失,梁國亦難自保。” “使君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 “況曹操此人睚眥必報,使君去歲領兵寇略兗州之仇,難道認為曹操會將之忘卻嗎?” 駱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要害,講清楚了郭貢所能選擇的立場。 那就是只能跟他們陳國同一陣線。 你去年偷襲人家,人家肯定是要找你報仇的。 我陳國富有,你梁國兵多。 若是我們兩家合作,說不定還能多抗一會兒曹操。 但要是見死不救,我陳國滅了,下一個就是你了。 這段說詞,有理有據,煽動性很強。 饒是郭貢這樣一個干大事而惜身之人,亦覺有理。 “……好罷。” “既是陳王求救于我,貢又豈有見死不救之理?” “只是曹操勢大,憑我兩國之兵,恐未必是曹操敵手。” “待我書信一封,向劉徐州求援。” 郭貢已經與劉備達成了口頭協議,愿意成為徐州的藩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