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自己的品牌(三更求訂閱)
多士爐是李衛東為電爐廠選擇的第二個產品。
盎格魯文化圈有吃吐司面包的習慣,而用來烤吐司面包片的多士爐,也是全美銷量最高的家用電器,沒有之一。
對于一個美國家庭來說,你可以沒有電視機,可以沒有電冰箱,可以沒有洗衣機,但絕對不能沒有多士爐。在美國人的家庭生活當中,沒有多士爐,也就意味著沒有早餐。
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國人就發明了多士爐,只不過當時的多士爐,只是一個放面包的架子,而且得用火烤。到了四十年代的時候,出現了電動加熱的多士爐,不過同樣是純手工的操作。
六七十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士爐也的操作也逐漸變得簡單起來,出現了那種按鍵就能操作的多士爐。
然而那個時代的多士爐,仍然無法做到精準的控溫,去看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影視劇就知道,把面包烤糊了的劇情經常出現。而在當時的美國,因為多士爐引起的火災也是屢見不鮮。
因為那個時代使用的還是機械控溫,機械控溫有個十幾度的誤差很正常,多士爐的加熱棒幾乎緊貼著面包,要是有十幾度的溫差,面包當然很容易被烤糊,甚至被點燃。
至于空氣炸鍋,就沒有這個疑慮,空氣炸鍋的加熱棒不是直接作用于食物,而是通過熱空氣來對食物加熱,即便加熱棒有個十幾度的溫差,頂多是炸薯條變成炸薯干,炸雞肉變成雞肉干。
后世的多士爐,使用的都是電子控溫,電子控溫當然要比機械控溫準確的多,面包不容易被烤糊,而且還不易引發火災。只不過帶電子控溫的多士爐,要到2005年才出現。
以1988年的科技水平,就只能生產機械控溫的多士爐。
李衛東之所以選擇多士爐作為第二個產品,除了海外的需求量大以外,主要原因就是這東西結構簡單,很容易進行仿制。
以電爐廠的技術,也生產不出電視機、電冰箱這種家用電器,結構相對簡單的多士爐,最適合電爐廠這種沒技術規模小的廠家。
換成是大的家電品牌,恐怕也看不上多士爐這種小家電,畢竟大品牌都是走白色家電的發展道路;而小企業和小作坊,就算有能力生產多士爐,但卻沒有能力打開國際市場。
李衛東的電爐廠雖然也是個小企業,但是卻有去廣交會的資格,正好是填補了這部分的空白。
對于李衛東而言,廣交會這種展會,想要賺錢就得做差異化,哪怕是一針一線這種小東西,只要是差異化的產品,就能賺到錢。
而且像多士爐這種小家電,售價本來就不高,利潤也不大,如果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組裝一臺的人工費就要比原材料還貴了,發達國家生產出來的多士爐,價格肯定要比中國生產的高好幾倍。所以多士爐這種廉價小家電是很適合在中國生產的。
……
電爐廠的院子里,灰頭和土臉撒歡似的奔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