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慈善家不好當
在這種情況下,上小學要去鄉鎮,上初中要去縣區,是常有的事情。
而以西北自治區的面積,上學的通勤時間,就成了學生無法承受的成本。
在那里,徒步走一天出不了村,并不是新鮮事,去一趟鎮上,來回要好幾天的時間,孩子怎么去上學?
中國西南山區的情況也差不多,那里到沒有廣闊的土地,但卻有崎嶇蜿蜒的山路,也增加了通勤的成本。
孩子們翻越十幾座山去上學,人還沒到呢,學校就放學了。
西北是路太遠,西南是路不好走,歸根結底都是通勤時間的問題。即便是國家對于書本費、學雜費等給予的補貼和免除,但通勤時間依舊制約了孩子就學。
最佳的解決辦法,自然就是給學校建宿舍,讓孩子住校,這樣就免去了通勤的成本。
雖然上小學就住校,這聽起來有些殘酷,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后世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都是用這種辦法就學的,有些是在村里讀一年級或者兩年級,然后去鎮上的學校住校。
有些干脆就讓孩子長大一些,比如十歲左右的時候,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再去鎮上的小學讀書。
未來西部偏遠地區建設的希望小學,很多都配有專門的食堂和宿舍,為孩子食宿提供保障。
國家使用這種辦法,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保證了每個孩子都可以接受到義務教育。
而在九十年代后期,國家還不富裕,教育方面的經費也沒有那么多。在偏遠或貧困地區,光是把教室建起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興建宿舍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何大伯顯然是意識到通勤成本這一問題,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如今何大伯即將去西部任職,如果能夠給幾十所小學帶去宿舍的話,這一份伴手禮,應該足以讓何大伯這位空降干部站穩腳跟。
何大伯的仕途,關乎著何家的未來,李衛東自然是要幫的。
更何況這一個億,本來就是要捐助給希望工程的,建希望小學也好,給偏遠地區小學建宿舍也罷,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到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