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之實業大亨大結局 > 第631章 安然不可能倒閉的

      第631章 安然不可能倒閉的

      然而安然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面對質疑,安然公司沒有正面回答,  只是發表了幾個不疼不癢的聲明,  仿佛是在告訴所有媒體人,我真的有問題!

      接下來,媒體憑借著強大的調查能力,一點點拼湊起安然最近幾年在全球范圍內大肆投資,但是卻并沒有收益,甚至賠錢的事情。

      就比如安然公司在印度,  投資30億美金興建的發電廠,  卻因為電價過高,導致印度政府拒絕購買發電廠輸送的電力。

      這一筆買賣,安然也是被印度人給坑了。

      印度先畫一個大餅,比如說印度經濟多么有活力,印度這么多人口,有多么大的市場,來印度投資肯定能賺錢等等,忽悠安然到印度建立發電廠。

      安然公司的決策層也是蠢,相信印度人的嘴炮,認為印度是個大市場,真的去印度投資了。

      等發電廠建好以后,  印度政府又說安然發電廠的電價太貴了,  要求安然降價,否則他們都不會購買安然的電力。

      印度的打算是,你30億美金都投下來了,發電廠也已經建好了,要是不賣電的話,投資不就付之東流了。所以我就用這種方法逼你降價,到時候印度就有便宜的電用了。

      而安然的想法則是,印度有好幾億人口還沒有用上電,而且從事工業生產也需要用電,如果沒有電,你印度老百姓就要繼續生活在黑暗中,你印度的工廠就無法生產,也就賺不到錢,你印度的發展和經濟增長都會遇到問題。

      雙方都認為,你是有求于我的,結果事情就僵持下來。一方就是嫌貴不買,另一方就是打死不降價!

      事實上這本是一個可以合作共贏的買賣,若是雙方各退一步,安然可以賺錢,印度可以獲得電力。

      結果雙方都喜歡剛正面,最終形成了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誰都沒撈到好處。

      這其實也是美國人思維和印度人思維的不同造成的。

      美國人價值觀更傾向于零和思維,認為一方獲得利益,另一方必然吃虧,獲利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多,那另一方吃虧的就越多,雙方的得失相加,正好是零,  所以被稱之為“零和”。

      而美國人又在世界老大的位置上坐的太久了,  習慣于得利,認為自己獲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別人得利就是自己的損失。

      也是因為零和思維,美國人經常會揮起所謂的“制裁大棒”,因為在零和思維當中,對手的損失就是自己的獲利,我制裁你,你受到了損失,就是我賺到的。

      這大概就相當于是,我把你的口袋捅破了,你的手機丟了,那就等于是我賺了一臺手機。跟出門不撿東西就算丟,是一樣的神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