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用福利砸他
在當時,打工仔們的鄙視鏈是,外資企業要好于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要好于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要好于跟個體戶干。
為了吸引外商投資, 外資企業享有一些超國民的待遇,老百姓普遍覺得外國的月亮要更圓一些,甭管什么事情,只要是能沾上一點洋氣,都是好的。
能夠在外資企業工作,那就是每天都能沾洋氣,自然而然的要顯得高大上,在一些沿海發達城市,在外資企業上班的話,找對象比公務員還吃香。
而且當時中國自己的企業規模還沒發展起來,管理和制度也沒有跟國際接軌,薪水開的也不算高。與之相比外資的確是給錢多,福利好,待遇方面也的確有優勢。
那個時代考大學,外貿相關的專業是最佳選擇,因為學這個專業可以去外資企業工作。
當時很多985大學的畢業生,會為了一個外資企業的外貿業務員職位而搶破了頭。而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這個外資企業的外貿業務員,就是個金領!
放在現在的話,根本是不可想想的事情!我一個985畢業的高材生,去當外貿業務員?搞笑的呢!
比外資企業低一個檔次的,自然就是國有企業,這方面大家都懂,不用多做解釋。
接下來再低一個檔次的就是民營企業了,能夠被稱之為民營企業的,都是那種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企業。
雖然穩定性方面,民營企業不如國有企業,但這種上了規模的民營企業,在管理上還是講規矩的,最起碼正式的用工會簽訂合同,不會故意找借口克扣工資,節假日和休息日也保障。
普通的作坊式工廠在老百姓眼中,算不上是民營企業,也就只能算是大一點的個體戶,跟路邊開飯店的差不多。
這一類就是打工仔鄙視鏈的最底層。
小型企業或者個體戶,在管理上往往都不怎么講規矩,用工不簽合同,不交社保醫保,隨意克扣工資,強行加班,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照常上班,不給加班費,請假就扣錢等等,是常見的現象。
去小型企業或者是跟著個體戶打工,未知因素實在是太多,能不能遇到一個有良心的老板,全靠個人運氣。
而大多數勞動者們只是單純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報酬,而不是去賭運氣。因此這種充滿了未知因素的工作,自然不受待見。
正是個因為這個鄙視鏈的存在,王師傅所提出來的,在民營企業工作沒有面子,的確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不光當時有,未來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