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通吃
還有就是一些棚戶區的改造工程,地方上甚至一分錢不用出,全部交給開發商完成,所付出的便是劃出一部分的土地,讓開發商興建商業樓盤。
開發商直接出資扶貧的事例也有很多,那幾個頂級的房產巨頭,每年都會拿出若干億用于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
當然有句話叫無利不起早,這筆錢花出去,就當做是公關費了,以后再拿地做項目也容易的多。
為了拿地做項目,房地產開發商是真敢拿錢給貧困地區,那么面對中國經濟兩大引擎之一的長三角地區,開發商又怎么可能不舍的投資!
因此項目利潤再投資這一招,或許會攔住一些資金鏈比較緊張房企,也會攔住像是港資那樣只注重短期利潤的房企,但是絕對攔不住那些愿意扎根中國,同樣看好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開發商。
于是李衛東便拿出了第二招,那就是區別投資。
其他的房地產企業,用項目利潤再投資的話,肯定會去投資房地產,讓他們去投資別的產業,他們也不懂行。
而李衛東是做制造業起家,所以他可以用項目的利潤,去投資制造業,這就是李衛東對比其他房企的最大優勢。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李衛東手握捷豹路虎這一個豪華汽車品牌,雖然捷豹路虎連年虧損,但是對于城市而言,卻是一塊十足的香饃饃。
汽車產業是工業當中的重頭產業,汽車產業附加值高,能吸納大量的就業,能帶動比較多的產業鏈,耗能不算高,而且污染還不嚴重。
與之相比,低端制造業附加值太低,材料行業耗能往往會較高,化工行業免不了有污染問題。
至于高精尖產品的制造,則無法聚集產業鏈,而且吸納就業有限。
就比如核磁共振機,雖然是高端的制造業,可那東西一年到頭也生產不了幾臺,也賣不了幾臺,雖然附加價值高,但實際上養活不了多少人。
而且高端制造業對于需要的零部件需求量也低,就比如核磁共振機,一個工廠一年能生產一千臺就算是很不錯的了,其中用到的一些小的零組件,一千件加起來,用個快遞盒子就能裝得下,這點需求怎么可能形成什么產業集群?
汽車工廠的話,一年動輒生產十幾萬臺,乃至幾十萬臺,本身養活幾千人不是問題,再加上上游的零部件供應,一個汽車工廠撐起一座四線城市是綽綽有余的。
因此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任何城市都不會拒絕一家汽車企業的落戶。更何況還是捷豹路虎這種豪華汽車品牌。
豪華汽車品牌,甭管口碑怎么樣,逼格是擺在那里的,城市引進豪華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說出去也顯得有面子,至少能顯得高大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