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807章 出道的絕技

      807章 出道的絕技

          在體外循環過程中逐漸降低嬰兒的體溫,當中心體溫降低到15C時,關閉體外循環機,停止一切血液循環,這便是DHCA——深低溫停循環技術。

          因為嬰兒無法接受長時間體外循環,所以必須使用這種技術。

          嬰兒在深低溫停循環狀態下,心臟是停跳的,血液是靜止不流動的,所以類似于“死亡”,只不過這是人為控制的“死亡”,在一定條件可逆,可以“復活”。

          這個條件就是,這種狀態不能超過45分鐘,45分鐘內可以“復活”,超過時間無法“復活”,所以手術必須在45分鐘內完成。

          “需要結合頭臂干動脈順行灌注和經上腔靜脈逆行灌注進行腦保護嗎?”王院士提議。

          增加這一步操作,對大腦進行保護,可以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延長到60分鐘,為手術創造更加充足的時間。

          “不用,我盡量20分鐘完成手術。”楊平不假思索地說。

          20分鐘,開什么玩笑,不過王院士現在沒有任何懷疑,對這個年輕人,絕對不能用常人思維。

          楊平開始快速檢查心臟及與心臟相連的血管,主動脈很細,存在嚴重的狹窄,現在楊平要把主動脈切斷,還要把主動脈擴寬,恢復正常的管徑。

          當主動脈被切斷,血管斷端露出的時候,王院士深吸一口。

          這就跟當年兩個失敗病例一模一樣,血管壁如紙一般,薄而缺乏彈性,縫合的時候即使再完美,也做不到每一針均勻,做不到均勻就存在薄弱點,應力會集中于薄弱點,直接導致血壓沖擊薄弱環節,從這里撕裂血管。

          當年第一個病例,看到這樣的血管,王院士心如死灰,這根本沒法縫合,盡管他努力將縫合做到最好,但是還是無法達到理想中的均勻狀態。

          “要人工血管嗎?”

          王院士問道。

          人工血管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人工血管可以承擔應力,保護縫合部位,但是有個致命弱點:嬰兒隨著時間會長大,而人工血管管徑是不變的,所以不適合未成年人,尤其嬰兒。這個弱點的存在,導致術后一定時期內要取出人工血管。

          “不用!”

          楊平決定利用自己的高超縫合技術來解決問題,既然血管在切斷前能夠承受血液沖擊,那么只要縫合達到理想的均勻狀態,成功的希望還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