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807章 出道的絕技

      807章 出道的絕技

          不僅要縫合均勻,而針距與邊距也要認真設計,絕對不能按照正常血管來設計,一旦針距邊距不對,每一針承受力過小,即使縫合得再完美也沒用。

          原則上縫合得越密越好,這樣每針分散的應力最小,但是越密針孔就越多,針孔越多,血管的強度就越低,所以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種縫合不僅僅是縫合技藝的問題,還要考慮很多因素。

          王院士兩次失敗的經歷讓他心有余悸,這種手術真的傷刀尖上行走,一步也不能出錯。

          楊平的動作很小心,但是同樣也很快,其實當熟練到一定程度,快與慢只是相對的。

          先把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動脈導管用線結扎并且切斷,再在肺動脈瓣的上方切斷肺動脈,然后將肺動脈側的斷口用補片封閉。

          取一段靜脈,楊平將靜脈剖開,然后作為補片使用,用于擴大主動脈管徑,他每一針的進出都是經過精密計算,每一個動作一次性完成,進針的時候每次都是與縫合面呈現90度垂直,然后利用手腕的突然發力,讓針尖快速刺穿血管壁,這樣血管壁的針孔如果放大看,它的邊緣最齊,損傷也最小。

          王院士注意到,楊平在縫合的時候,每一針從進到出,非常絲滑,血管壁仿佛靜止不動,沒有一絲的扯動。

          主動脈的管徑被擴大,楊平將主動脈與剛剛右心室切斷肺動脈的殘基部連接,也就是讓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

          這一步的時候,王院士發現,主動脈的口徑與右心室殘留的肺動脈基部口徑居然完全一致,也就是楊平在擴展主動脈管徑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將主動脈與對接的肺動脈基部管徑保持一致。

          這是何等的心思細密,簡直就是滴水不漏。

          吻合管徑也是一樣,一針一線,每一針一次到位,沒有一針需要重復或者降低質量。

          縫合完之后,管徑剛好吻合又十分密封。

          切除房間隔,將左右兩個心房打通,邊變成一個大房間。

          接下來是最難步驟,將肺動脈與主動脈橋接,所謂橋接,不是將它們對接,因為主動脈已經和右心室對接,而是用一根血管將肺動脈與主動脈臨時接通。

          這條臨時橋接的血管,楊平選擇主動脈的分支——無名動脈,這根血管不是沒有名字,而是名字就叫做無名動脈。

          心臟沒有核桃大,主動脈也很小,可想而知它的分支無名動脈肯定很小,但是再小總比嬰兒手指的血管粗吧,對楊平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對小血管吻合考驗手的穩定性,尤其雙臂懸空操作,但是對楊平來說,這也不是問題,這正是他得成名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