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電動三輪車

      國家從1999年開始實施國一標準,大部分城市的“禁摩令”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實施的。到了2004年國二標準實施以后,國內一些主要的城市,都已經實施了禁摩令;等到2007年國三標準之后,禁摩令已經延伸到了縣城。

      至于摩托車容易產生交通事故,還是跟駕駛員是否遵守交通規則有關。無論摩托車還是汽車,只要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那么交通事故率肯定會大大的降低。

      不過摩托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也的確是比較危險的。摩托車畢竟是皮包鐵,駕駛員是裸露在外面的,不像汽車那樣是鐵包皮,好歹有個汽車的外殼作為保護。.

      摩托車駕駛員即便是帶了頭盔,遇到交通事故也只是增加了保命的概率,肢體上的傷害是難以避免的。

      禁摩令的出現,極大的影響了國內摩托車的銷量,也影響的農用三輪車的銷量。

      農用三輪車的噪音更大,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更嚴重,而且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也更多。原本很多城市就已經禁止農用三輪車進城了,自從有了禁摩令之后,對農用三輪車的禁止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雖然在農村地區,農用三輪車依舊是農民的好幫手,但是城市地區不允許行駛的話,像是很多攤販,以及載客三輪都會受到影響。失去了這一部分客戶,農用三輪車的銷量自然就大幅度的減少。

      棉花收割機和農用三輪車是富康農機的兩大核心產品,如今這兩種產品銷量減少,也直接影響到富康農機的營收。

      岳安全坐在一旁,發現李衛東的臉色不太好看,趕緊開口解釋道:“棉花收割機的生產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售價也比較高,一般的農民肯定是買不起的。一旦建設兵團那邊減少訂貨,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效益。

      不過科研部那邊已經加快工作進步,會對棉花收割機所需零部件進行國產化替代,這樣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產成本。另外就是國家政策層面上,我看看能不能爭取到國家對棉花收割機的專項補貼。有補貼的話,棉花收割機的銷量應該會好一些。”

      李衛東點了點頭:“國產化替代是必須要進行的,不過這肯定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一口氣吃不了大胖子。至于國家針對棉花收割機的農機補貼,我認為最近兩年是不太可能的。這些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所以短期內想要提高效益,不能指望棉花收割機。”

      岳安全則接著解釋道:“農用三輪車的銷量下滑,主要是受到城市禁令的影響。之前就有很多城市禁止機動三輪車在市區范圍內行事,如今有有了禁摩令,這直接導致我們的銷量下滑。

      為此我們也討論了一些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電動三輪車,來替代我們現在的機動三輪車。倪博士率領的科研部,也已經開始針對電動三輪車,進行了研發的工作。”

      早在80年代中期,中國就有了電動自行車,當時稱之為是“電瓶車”,由于沒有相應的電池技術,所以那時候的電瓶車,實際上是燒油的。通過一個小型的單氣缸發動機,給電瓶供電,然后再用電瓶驅動車子前進。

      這遠離跟現在的油電混動汽車類似,汽油發動機運轉的時候,順便給電池充電,等電池有了電,汽油發動機就停下來,然后用電池里的電力行駛,等電不夠用了,汽油發動機再重新啟動。

      但當時沒有現在這種蓄電技術,單靠電池里面的電,是跑不了太遠的,再加上單杠發動機噪音非常大,所以這種所謂的電瓶車跑起來,動靜比摩托車還響。

      由于技術落后,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內的電動車基本上都是依靠進口的。比如電動的高夫球車、電動的游覽觀光車,都是高價從國外購買,一臺的價格能買好幾輛桑塔納。

      九十年代中期,中國開始自行研制電動車,從1995年清華大學研制了第一臺電動車開始,中國拉開了電動車研發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