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一個小目標
聽了岳安全的介紹,李衛東點了點頭:“這么算起來的話,人工采棉一天也就是采摘一畝地,咱們的棉花收割機,一個小時就頂的上十個人一天的工作了。
那若是棉花收割機一天工作十個小時的話,豈不是頂的上100個人的工作量!這可真是以一敵百的好東西啊!”
岳安全卻從旁邊澆了一盆冷水:“這東西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而且用的還是進口康明斯發動機,成本提高了一大截!我若是棉農的話,寧愿花錢請100個人來摘棉花,也不買這東西。
于是李衛東開口問道:“岳總,這種棉花收割機,我們得賣多少錢?”
“參照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約翰迪爾差不多的產品,售價在25萬美金左右,也就是212萬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售后服務的價格。”
岳安全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就算咱們的棉花收割打個對折,賣110萬一臺,可對于棉農而言,依舊是買不起的。不如直接請人摘棉花劃算。”
所謂的參照國外同類產品,其實除了約翰迪爾,基本也沒有其他的參照物。
棉花收割機這東西,本來就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生產,日本和德國都不造這東西。蘇聯解體以后,就剩下一個美國,而美國做棉花收割機的企業,也就只有約翰迪爾獨大。
棉花收割機這一行,所能參照的也只有約翰迪爾的產品。
正是因為約翰迪爾的行業壟斷,所以棉花收割機的售價就從來沒便宜過。約翰迪爾的高端棉花收割饑,報價能達到六七十萬美金,放在國內就是五百萬人民幣起跳。
普通的機型,賣的也不便宜,基本上都要超過200萬人民幣。未來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出了棉花收割機,即便采用了很多進口部件,售價也就是一百萬出頭。
也就是說同樣的一臺棉花收割機,約翰迪爾要多賺一百萬,基本上是雙倍的價格出售。而高端棉花收割機的話,約翰迪爾賺的會更多。
在國產棉花收割機沒有出現之前,約翰迪爾僅靠著賣棉花收割機,每年就能從中國賺走一個多億美金。
在九十年代末期,即便棉花收割機只賣一百萬人民幣,對于棉農而言也是難以承受的價格。
雖說一臺棉花收割機,頂的上100個勞動力,但請100個勞動力,來收兩個月的棉花,才花多點錢?
當時中國的人力成本畢竟是便宜的,人工采摘成本比較低。后來人力成本提高了,使用棉花收割機才變得花算起來。
比如人工采摘棉花,一公斤要給一塊六到一塊八毛的工錢,還得管飯,動輒三五十體力勞動者吃一頓飯,還是要花不少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