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選詩

          “喏!”

          二人各自一振,趕緊行禮,然后匆匆而去。

          就這樣,且不提這幾日看多了軍情,也喝多了黃花酒的趙官家難得感時傷懷,只說另一邊,胡閎休與萬俟卨匆匆下山,轉過彎道,抬頭看見趙官家依舊負手望遠,也是各生心思。

          譬如萬俟卨,這位本以為官家到底年輕,是被殘酷的戰事逼得有些自暴自棄起來,甚至有些及時行樂的姿態……這種事情古往今來從來不少……卻不料人家從頭到尾都未失了基本的氣勢,只是有些婦人之仁罷了。

          而這一點,對于一個本是藩王出身、今年才二十二歲的官家而言,似乎并不算什么問題,反而可以稱一聲‘仁主’的。

          至于韓世忠提前北上之事,對于別人是個新鮮事,但對于樞密院的新銳而言,卻是一早就參與討論了的,更不值一提。

          不過,今日還是有一個重大收獲,那便是趙官家指出來的那首‘應景’之詩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說的不正是東京戰事嗎?而官家最終下定決心讓韓世忠提前引淮西軍進入順昌府,不正與官家顧念東京故地的心態相符嗎?

          但是問題來了,官家不是一頭栽入井中,什么都忘了嗎?他如何還要憐惜故園菊呢?

          “元中兄(萬俟卨字),你說官家當日落井,是真忘了往事,還是假裝忘了?”就在這時,胡閎休忍不住脫口而出。

          萬俟卨駐足望著身側之人,一時無語……這話是能說出口的嗎?不能憋在心里嗎?今日惹得禍事還不夠多?

          胡閎休見狀,剛要再言,而萬俟卨卻連連跺腳,逃也似的往山下飛奔而去。

          而與此同時,趙官家渾然不知,自己出于感慨戰事對民生摧殘而隨手指的一詩,居然引起了兩個樞密院官員這番神思……他看了好一陣地平線,只覺得一片茫茫,終于還是酒意上涌,便轉過身來,緩步下山去了。

          PS:大家晚安,周末吃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