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擲

          眾人心下恍然——呂相公這居然是催促趙官家親自渡河,以打破僵局。

          而很明顯,依著這位官家的性子,應該也不會拒絕。

          趙玖當然也明白對方的意思,但是思索片刻后,早已經按捺不住的這位官家卻居然搖了搖頭,然后勉力平靜以對:

          “再等等。”

          呂頤浩被拒絕后也不在意,只是稍作頷首,然后卻又吩咐劉晏,將兩萬黨項輔兵,一萬太行義軍輔兵從營中支派出來,到石橋后的空地上列陣。

          趙官家這個時候忽然又插了句嘴:“讓輔兵們將各營拒馬盡數抬出。”

          劉晏匆匆去組織輔兵不提,而官家這句話卻是更加清楚無誤表明了一個事實——他不是不想過河,而是希望在一個更好的,適合渡河的時機,帶著萬全準備出發,以求將御駕親征的效果做到最大。

          就在劉晏匆匆去整飭輔兵的時候,太平河對岸的戰場上,宋軍十二萬之眾與金軍十個萬戶的戰局已經一塌糊涂了。

          但說是糊涂,更多的是指戰局的犬牙交錯,指的是隨著時間推移,一邊是越來越疲憊的士卒們陷入到了艱難作戰的境地,傷亡大面積出現,士氣普遍性低落;另一邊則是新投入的生力軍依然士氣如虹,維持著完整的陣線的同時,還嘗試奪取主動權的復雜境況。

          而實際上,從整個戰場動態來說,局勢依然算是一目了然的。

          高地西側,宋軍在擊垮了金軍西線兩個萬戶后已經全面占優,并在努力嘗試撕裂最后的阻礙,完成從高地后的包抄……可正如之前所言,西線投入戰斗最早,一上午加中午的雨中激戰后,雙方人馬全都非常疲敝,士氣也都很低落,金軍固然是在強撐,但宋軍的攻勢也根本不能與之前相提并論了,再加上還有夾谷吾里補從燕京帶來的這個全騎兵萬戶在仗著部隊的局部機動優勢人員層迭支援維護,什么時候能啃下來,誰也說不清楚。

          高地正面,宋軍在擊潰了阿里部后,成功的與西線的部隊連成一片,所以一直能夠維持住優勢和推進氣勢。但與此同時,正面的高地金軍不乏宿將,而且四個萬戶也同樣連成一線,頹而不潰,所以高地上始終沒有形成如西線那樣的突破局勢。

          至于高地東側,剛剛開辟的東線戰場這里,戰事規模雖然稍小,可難得雙方大略勢均力敵,而且還都是生力軍,再加上完顏斡論、耶律馬五以及酈瓊、喬仲福、張景這些人都是公認宿將,倒是打的有來有回。

          非要做個總結,那就是沒有奇跡,也沒有什么神機妙算。

          戰爭持續了那么久,雙方早就對對方的戰術、人員配置、裝備一清二楚了,圍繞著重甲這一最有時代特色的軍事科技,雙方也都摸了個透……至于兵力上的估計,或許沒人能做出一個準備統計,但大略上雙方也都是有數的。

          包括那幾百個駱駝砲也不過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存在,沒有實際上影響主要戰局。

          只能說,宋軍原本就士氣、兵力全面占優,所以此刻理所當然占據一個大略優勢,但偏偏不足以迅速摧垮對方的厚重兵力;而金軍雖然開戰前就知道自己處于全面劣勢,卻也盡可能的通過控制高地、隔河立寨來獲取一定的戰術優勢,但這點戰術優勢又不足以抵消他們的全面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