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

      胡楷被貶橫州,袁樞亦從樞密院去職;只因他年歲已大,就沒有隨胡楷、胡渝父子前往橫州赴任。

      逃京事變之后,胡渝歸京任齊王府詹事,袁樞也入齊王府任賓客,教導(dǎo)齊王趙寅課業(yè)。

      “韓先生以為胡公、劉公誰更適合出來做這個(gè)媒?”顧藩雙手撐住長案,身子前傾,目光灼灼的詢問韓圭。

      袁樞、胡渝既是纓云公主身邊的臣屬,又是胡楷子僚,由他們將消息傳出去,自然能取信于人,當(dāng)中能省去太多的麻煩。

      “周相、顧相或可薦劉公為齊王傅?!表n圭說道。

      建繼帝于襄陽登基即皇帝位,劉獻(xiàn)時(shí)任荊湖北路經(jīng)略使。焦陂之?dāng)?,致宣武軍覆滅,劉獻(xiàn)削職為民,后建鄴帝又用劉獻(xiàn)出知武州,協(xié)助高峻陽整飭西秦嶺防務(wù)。劉獻(xiàn)受高峻陽排擠,矛盾日益深重,最終于紹隆四年致仕。

      遷都襄陽后,徐懷曾想舉薦劉獻(xiàn),但為劉獻(xiàn)所拒。

      不過,在韓圭看來,劉獻(xiàn)依舊是比胡楷更合適的人選。

      不是說胡楷資歷不如劉獻(xiàn)。

      相反是胡楷資歷太足了,韓圭以為胡楷或許會默認(rèn)一些事情,卻不愿意親自站出來為這事奔走。

      逃京事變之后,史軫、韓圭以及顧藩、周鶴等人就已經(jīng)在考慮禪讓之事,在他們眼里,甚至紹隆帝以及此時(shí)仍然被囚于漠北的天宣年都不是最主要的障礙。

      前朝末年,恭帝幼年登基,太后臨朝稱制,國人相疑,太祖皇帝眾望所歸,黃袍加身,接受恭帝禪讓即皇帝位,開創(chuàng)大越延續(xù)迄今逾一百七十年的基業(yè)。

      因此從大越的法統(tǒng)上,天子昏聵無能,致天下亡疲,眾望所歸者禪繼皇位開創(chuàng)新朝,還是頗有一番說辭的;至少朝野并不會有太激烈的反對聲音出現(xiàn)。

      反對者如葛氏、高氏,都很清楚這一點(diǎn)。

      因此近年來他們一方面上表奏請還都汴梁,一方面在其轄境宣揚(yáng)建繼帝的功績,奏請立齊王寅為儲。

      天下傾圮之際,建繼帝奔走河洛、河中、澤潞御虜,于襄陽登基又殫精竭慮組織天下兵馬,建立秦嶺-淮河防線,保住半壁江山,為大越贏得難得的喘息之機(jī),這是誰都無法抹除的功績。

      且不管徐懷功績?nèi)绾?,但他得建鄴帝拔擢草莽之間,卻又是世人所公認(rèn)的事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