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
第二次淮南會戰(zhàn)時,建鄴水師為赤扈殲滅,建鄴城外虜騎馳騁殺戮,魏楚鈞曾主張立齊王為儲,以拉攏先帝遺臣,挽回潛邸系及紹隆帝破滅的聲望;奈何紹隆帝未從其計,以致徹底失去先帝遺臣一系的支持。
要不然的話,現在大越朝野是什么格局,還真難預料。
雖說時至今日司空府權勢更大,聲望更隆,甚至此時就著手安排禪讓之事,也沒有問題,但歷史評價卻難逃瑕疵。
歷史評價并非是虛妄的,也并非簡單是個人身后之名的權衡,而是要考慮“得國不正”的歷史評價,極可能會給新朝埋下動蕩的隱患——此時朝野反對勢力并不單純就葛伯奕、高峻陽這些人,更主要的還是從內心深處畏懼以及抵觸新政的,龐大之極的士紳群體。
纓云公主與徐懷的婚事,除了能最大限度消彌日后動蕩的隱患外,更能解決眼下很多懸而未決的難題。
錢擇瑞、劉師望、劉衍、楊祁業(yè)、陳縉、凌堅、余珙、余整、韓文德、喬繼恩、陳由貴等先帝遺臣,從此可以真正放下心障,徹底融入司空府。
朱沆、胡楷、劉獻等人算是先帝遺臣的頑固派,可以預見他們的態(tài)度也會因婚事會發(fā)生變化;韓圭、顧藩他們甚至希望由劉獻出面推動婚事。
顧繼遷、顧琮父子所主掌的東川路,這些年來與京襄(楚山)協(xié)同作戰(zhàn)密切,也保持較好的私誼。
然而在逃京事變之后,哪怕與司空府的協(xié)同作戰(zhàn)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雙方軍事合作層面的聯絡沒有中斷過,也無意加強對東川路地方的控制,州縣官員始終接受中樞的任命,但哪怕是在韓時良率龍武軍做出選擇之后,顧氏在根本性的抉擇上卻依舊保持沉默。
說到底顧氏還是以先帝遺臣自居。
沒有辦法,先帝遺臣還是太要臉面了:
劉獻不仕,胡楷閑居橫州不歸襄陽,而劉衍、錢擇瑞等人也多次表示要致仕還歸田園。
然而也恰恰是這些人太要臉面,汴梁淪陷后天下才沒有徹底的崩壞。
要不然楚山也是獨木難支。
纓云公主與徐懷的婚事,使得徐懷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先帝的政治遺產。
這不僅能令胡楷、劉獻等人不會成為日后的障礙,不僅能令驍勝軍、宣武軍以及靖勝軍也將變得與天雄軍、選鋒軍再無區(qū)別,徹底成為司空府的嫡系,東川路的問題也將隨之迎刃而解。
要不是他們這邊不能表現得太急切,周鶴都要拉上顧藩等人趕往齊王府,給纓云公主問安去了。
網頁版章節(jié)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