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領悟
也實在不知還能說什么。
怪誰?
吳文英并未害過他,還救了他一條命;李墉做這些出于無奈、是為自保;吳潛是公義也好、私心也罷,并未逼迫過李墉。
甚至,站在榮王、忠王的角度而言,平白遭人污蔑,難道不做反擊、引頸就戮不成?
世間規矩、千年禮法,權力的構成盤根錯節,場中的每個人只能被推著,勾心斗角。
這場紛爭,既顯得毫無意義,又似乎干系極為重大。
而他李瑕是李家之子,哪怕是重生的,也是李家之子。
一出場的身份,就注定他必然陷入這場爭紛。
經歷艱險、嘔心瀝血謀劃的一切,就因這身份,毀于一旦。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經意間,這句詞脫口而出。
李瑕終于能真正體會到詞中之意,體會到辛棄疾因身份而蹉跎一生的無奈與不甘。
本來,他為自己謀劃了一條路。
他了解自己的性格,好享受,又傲氣,生來就不會讓任何人在頭上當皇帝。
怎么做?
當流寇、起義造反?
這種想當然的想法,李瑕認為根本沒有考慮的必要。
他再不懂歷史也知道,如今南宋的問題再多,至少土地矛盾還沒有成為主要矛盾,遠遠沒到能讓農民起義形成規模的程度。
這大宋王朝的整套制度或許打不了外戰,制定出來就是為了把任何武力反叛從一開始就掐滅。